当地时间10月7日上午7点左右,中东地区再次战云密布。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全世界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隔一段时间爆发一次冲突是“有预期”的。
但是这次军事冲突的方式和走向却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
在过去一些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色列的长期压迫和紧闭,然后巴勒斯坦的短时间强烈释放,接着是以色列更强的物理输出,最后是国际社会斡旋,双方实现停火。
昨天,最先宣布军事行动的是巴勒斯坦哈马斯旗下的卡桑旅,他们最初宣布“2小时内向以色列定居点发射了超过5000发火箭炮”。
这种阵势虽然很“吓人”,但也很传统。我们翻开过去十几年的网络新闻,巴以小型军事冲突往往都是巴勒斯坦大规模发射火箭炮,然后以色列最终用更强的火炮甚至导弹反制。
最终双方会公布大量的军事人员和平民死伤数据,最终往往巴勒斯坦的死伤人数是以色列的5~10倍。
不过这次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突袭”却和以往都大不相同。
5000发火箭炮更像是第一轮掩护火力,根据网络媒体和中东媒体的报道,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海陆空三方面全面突袭进入以色列定居点和军事基地。
巴勒斯坦哈马斯的这次军事行动,有三个过去军事冲突都没有的“鲜明特点”。
第一个是“善用舆论战”。
过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武装冲突,因为以色列与欧美传媒集团的“亲近关系”,巴勒斯坦几乎是“静音”状态。
但这次巴勒斯坦武装人员通过短视频,自媒体等渠道,将战场成果第一时间向全球“实况直播”。
透过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的“视频直播”,以色列军队较强的战备素养与军事素质被“戳破”。
因为在10月7日突袭中被击毙和俘虏的以色列军人和军官,绝大多数都穿着短裤,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一锅端。
第二个特点:绝密的渗入式作战。
过去的巴以冲突,战场主力是“火箭炮对轰”以及以色列空军的“报复性轰炸”。
以色列军方很可能也对这种冲突模式产生了惯性,因此即便是一些军营收到了巴勒斯坦“火炮攻击”的报告,也会习惯性认为是“传统作战”,而放松警惕。
以色列军方完全想不到这次唱主角的是哈马斯地面作战部队,直接突袭哨所,军营甚至军事基地,绝大多数以色列军人都是睡梦中穿着短裤被俘虏和击毙。
根据网络媒体发布的视频和照片,哈马斯武装人员从突袭的军事基地,炸毁甚至缴获了坦克,俘虏了坦克与战车的“驾乘士兵”。
哈马斯方面还宣布,活捉了以色列特种作战部队“纵深旅”的一位少将指挥官。虽然以色列政府随即召开军事安全会议,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但前24小时,哈马斯的战果让世界震惊,而以色列军方还没有“系统性组织起反击”。
第三个特点:小组式作战,枪声响遍以色列街头。
网上已经出现以色列民众拍摄的“巷战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巴勒斯坦哈马斯虽然出动的战斗兵力并不多,但是他们除了攻击军事基地,已经以“小组化作战模式”,渗透进入以色列的人口稠密地区。
这些“小组作战”军人,单兵作战能力刷新了大家对哈马斯“泥腿子反抗组织”的固有印象,他们破坏力极强,而且以色列错失先机,根本不可能用空军优势或者导弹优势对自己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动攻击。
最终以色列军方只能选择在自己的人口稠密区与哈马斯武装人员一个个街区的打巷战,最终结果就是不到24小时,以色列公布的死亡数据就近百,受伤数据近千。
正因为这次哈马斯突袭展现的“三大特点”,让全世界对巴以这轮军事冲突的发展比过去几年的“小冲突”要悲观许多。
在上世纪1982年之后,巴以之间长达四十年里,每隔几年都会有“小冲突然后国际斡旋停火”的紧急事态发生。
这次哈马斯突袭的“三大特点”,让人们有两个“悲观预测”,预计这次军事冲突无法很快平息。
第一个悲观预测:就是哈马斯没有“背后助力”的背景下,是很难用“绝密渗透”的方式,短时间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如果哈马斯背后有“隐藏大佬”帮助他们训练和指挥这么庞大的作战,如今“总动员”已下,必然是“取得重大战果”以及国际形势的根本变化,“幕后大佬”才会选择随时停战,不像过去,巴以双方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停战。
第二个悲观预测:哈马斯突袭的三大成果,对以色列的巨大杀伤,对以色列政府威信的巨大挫伤,都比过去二十年的军事冲突“效果大得多”。
过去巴勒斯坦发动火炮袭击,以色列死伤数十人,以色列随即报复性发射导弹,飞机轰炸,造成巴勒斯坦数百人死伤,随即双方停火谈判。
可这次巴勒斯坦第一天就造成以色列数百死伤,并且“小组式潜入作战”,平民伤亡一定会快速增加,这样以色列就必须“打大仗”,才能够最终获胜与挽回威信。
按照这次以色列的死伤数据,按照以往武装冲突的死伤比例,要对巴勒斯坦造成数千的伤亡才会“收手”。
而这次巴勒斯坦已经发布了“全民皆兵”的动员令,如果以色列让巴勒斯坦伤亡数千,巴勒斯坦也很难像过去那样接受和平斡旋。
最终双方不断“升级冲突”,从而让许多专家悲观的预期“第六次中东战争”可能爆发。
二战以来,历次巴以冲突引爆的中东战争,都不是简单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冲突。
是美国“军事武器物资与资金支持”无限供应下,以色列与整个“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战争。
无论这场战争的规模有多大,美国拜登政府最近两年多一直策划的“以色列与沙特阵营”的大和解都将成为“泡影”。
这次巴以冲突的激烈引爆,对于美国来说,有两大暴击。
第一方面,就是拜登政府主导的,让以色列与中东国家的和解进程,经济融合进程与基建互联互通愿景都成为“梦幻泡影”。
第二方面,美国政府在支撑乌克兰军事弹药和资金已经捉襟见肘的背景下,接下来还要陷入“中东战争”的泥潭,双线作战,可能引爆国内经济和社会危机。
这场突如其来的巴以激烈冲突,对我国则是“喜忧参半”。
不利的一面,是中东战争必然导致油价上涨,资源价格暴涨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让我国制造业复苏受阻,还好,我国的能源多元化布局以及乘用车电动化的比例提升,让这次油价冲击的影响,远小于过去任何一次。
相对有利的一面,是美国同时陷入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两大泥潭,对我国的打压和遏制会继续,但是“阶段性求和”的身段也会更柔软一些,我国获得的“战略机遇期”会延长一些。
巴以冲突的再次激烈引爆,是美国二战以来“在中东不断制造问题”的结果,中国原本提供了最和平也最美好的“答案”。
但中国答案的“正确”,或许要全世界见证“美国问题”造成的更多血泪,才能领会。我们能做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与厮杀中积蓄力量,迎接曙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