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俄媒:俄军打得很差,中国需要避免

俄乌冲突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俄媒:俄军打得很差,中国需要避免

00:00
07:12

继承苏联体铱的俄罗斯,自从建国后,就战事不断,从最早的对车臣作战,到与格鲁吉亚交手,俄罗斯在每一场战争中,赢得都很艰难,这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一度饱受怀疑。如今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在战场上更是犯了不少错,这些错误除了给俄军带来深刻的反省外,也让中国看到了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关键要素。有赖于打赢装甲集团军作战的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这个优势,开始利用装甲集团军群在前线打开突破口,可是俄军装备的新装备表现却很差,后来被认为是战场上完全不需要的新型装备,于是这一次暴露的问题,也让中国看到了发展该类型武器,似乎存在疑问,那么究竟是什么武器在这一次的俄乌战场上暴露出了问题呢?接下来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暴露出明显问题的装备随着俄乌冲突的深入,俄军作战不利的原因也被俄媒深入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款武器争议颇大,这就是BMPT反坦克支援车,它在战场上表现很差,也是俄军打败仗的一个原因之一。这款武器早在克里米亚危机后,便广泛部署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一种支援性武器,对它未来的在战场上的表现当时是充满了期待,很多军事专家称它在未来战场上一定能够起到保护主战坦克,掩护后续步兵部队的功能。此后在乌克兰战场上,这款武器尽管也上阵了,可是表现却非常糟糕,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战术目的,还成为了俄军的累赘,这让俄军不得不减少这款武器的列装,于是这款武器便带来了争议,为什么当初抱有很高希望的一款武器,怎么会沦为一个战场上的累赘呢?BMPT这款支援车,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掩护步兵部队进攻,第二是保护主战坦克单单看这两个战术目的,它在乌克兰战场上是一个也没有达到。先说掩护步兵部队进攻,有着两门遥控机炮的BMPT支援车,似乎火力十分强大,可是在应对掩体时,两门机炮便显得十分薄弱,很多坚固的掩体要么借助于主战坦克上的滑膛炮,要么借助武装直升机发射导弹摧毁,这让它想要掩护步兵,似乎只能在无掩体或掩体薄弱的情况,才能实现了。另外搭载的反坦克导弹,尽管足够精准,威力也很大,可是数量太少,在实战中根本不足以抵挡敌军的坦克集群,所以这让它想要保护主战坦克的战术目的也落了空。因为装甲比较薄弱,需要原本保护主战坦克的BMPT,沦为了需要主战坦克保护的支援车,于是这样的表现自然让它沦为了战场上的累赘了。二、中国需要避免这类问题看到真实的战场表现后,俄军原本给予厚望的BMPT支援车,真正到达战场后,才发现它原本的战术目的根本不可能达到,希望透过车载反坦克导弹就想保护主战坦克更是天方夜谭。在现代化战争中,制空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胜因素,尽管俄军大体能够夺得制空权,但是忽略了无人机等小型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有不少BMPT支援车就是被无人机摧毁的,主要问题还是反应在了防空能力较弱。同时机动性整体比较差,所以很容易成为地面的活靶子,加上装甲比较薄弱,这让它还会成为无人机攻击的优先目标,这导致了BMPT彻底沦为了战场上的弃儿,不少俄军指挥官开始减少投入BMPT支援车的使用,反而增加了原来的装甲车使用量,从这个调整也可以看出BMPT支援车被实战验证为一款俄军根本用不着的武器,这让俄乌冲突中带来的教训,给中国提了一个醒,毕竟中国也曾经装备过类似BMPT支援车这样的武器。类似于BMPT支援车,中国早在国际军用装备展览上就展出过类似的支援车,不过都是对外出口型。事实上中国很早就装备了类似的武器,这让俄乌冲突中验证的战后经验,给了中国一个教训,这种类型的支援车,只能是满足于战术理论了。装甲不如主战坦克的支援车,仅仅依靠不多的反坦克导弹就想保护主战坦克,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何况如今战场上的无人机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今后军事的发展方向也指明了将向无人机指导性作战发展,陆军将不再过分依赖于装甲部队。所以这种支援车将在未来面临彻底淘汰,相信中国相关军事工作者看到俄乌冲突带来的军事教训后,将深刻看到这种武器的弊端,将其进行换装,更近一步地深挖无人机的指导战术,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日后中国武装部队适应于现代化战争。原本俄军寄予厚望的一样装备,却在实战中沦为了弃儿,可见战争理论并不能真正检验一样装备究竟是否适合部队列装,只有实战才能检验装备能否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唯一检验场。这一次俄乌冲突带来的经验教训,势必会让中国加速陆军换装,舍弃那些已经被实战验证过的无用武器,更加紧跟现代化战争的步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