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访丨17岁成都高中生亚运会摘金,背后是整整11年的坚持

红星专访丨17岁成都高中生亚运会摘金,背后是整整11年的坚持

00:00
09:37

10月4日,杭州亚运会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决赛在钱塘轮滑中心上演。来自成都的“00后”组合朱思怡、张颢携手出征,以零罚分的成绩为中国拿下第165枚金牌。

和在轮滑圈有着“花桩皇帝”之称的世界冠军张颢相比,17岁的朱思怡虽有全国冠军加身,但这还是她首次出征国际赛事。

10月6日,在亚运会上摘金的成都女孩载誉归蓉。短暂的休息后,10月8日上午,朱思怡与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相约在她的学校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里接受了专访。

与赛场上的沉稳大气有些不同,赛场外的朱思怡言谈举止间多了一份内敛和稚气。甚至看到有路过市民为校门外立着她和搭档夺冠的展架拍照时,她还会羞涩地躲到一旁去。

正值行课期间,朱思怡的返校引起不小的轰动。课间不少老师、同学走上前送祝福,她逐一表达着谢意,当成群好友凑过来时,这个17岁的女孩还不忘小打小闹嬉戏一番。

杭州亚运会摘金成都女孩朱思怡

世界冠军+全国冠军

临时的组合磨合半年成功摘金

摘金的喜讯比朱思怡先一步抵达学校,所以这份喜悦早已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她对轮滑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和不懈的坚持,她说总有一天会拼尽全力为国家、为学校、为班级争光。她真的做到了,我们为她开心和骄傲。”班主任吴亚君现场为自己的学生送上了祝福,她表示,杭州亚运会是朱思怡登上国际赛事舞台的起点,希望往后的赛事中,她能不忘初心、不负时光,坚持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我们期待轮滑纳入奥运会时,赛场上依然有她的身影。”

回到赛事本身,自由式轮滑项目是首次在亚运会亮相,共有来自中国、印度、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7对组合亮相赛场。这当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这对中国组合。

作为第二支出场的队伍,首次出征国际赛事的朱思怡与搭档在一曲悠扬的《问风》中,凭借一套行云流水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也让五位裁判不约而同送上最高分,最终以零罚分的成绩夺得金牌。

中国组合朱思怡和张颢

“其实压力挺大的,但我们扛过来了。”面对优异的成绩,朱思怡坦言,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鲜为人知的是,这支在杭州亚运会上带来精湛表演的组合,实际上是临时组成的,此前两人从未搭档过任何国际赛事。而两人原本的搭档都因特殊原因错失了选拔赛机会。

2023年4月,两人正式成立全新的组合,由此开启了杭州亚运会艰苦的备战之路。

虽说是全新的组合,但两人来头都不小。2017年,张颢在代表着现今自由式轮滑最高水平的赛场上,拿下包括单人花式绕桩、花式对抗、双人花式绕桩、速度过桩在内的四个项目的冠军,成为全项目轮滑世界杯开赛以来史无前例的四冠王。而年仅17岁的朱思怡,在2021年全国自由式轮滑锦标赛夺冠。

要完成双人赛,两个冠军组成的新组合,技术并非难点,默契对两人来说才是更大的考验。“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我有某个动作做得不舒服,张颢哥哥会为了我去调整和改变,同样,某个动作让他不舒服了,我也会去调整,其实默契培养的核心,就是我们都愿意为了对方去改变,以确保在赛场上最佳的状态。”朱思怡说,无论是在赛场还是赛后,作为前辈的张颢像是大哥哥一般,总能给予她关心和帮助,让她更有信心去赛事中取得突破。

10月4日,中国组合张颢/朱思怡在夺冠后庆祝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教练放下工作离家数月

陪着爱徒一路向东征战亚运会

除了对搭档的感谢,朱思怡说,一路走来,她最想感谢的还有一直陪着她的教练李天辉。

自6岁开始学习轮滑以来,李天辉就是陪伴她时间最多的一个人,以至于在日常的生活中,朱思怡在称谓上更喜欢叫他“师父”,亦师亦父。

作为专职的轮滑教练,李天辉带过的徒弟很多,一手培养了朱思怡和她的原搭档,还是张颢和其原搭档的启蒙教练,“其实一开始我们都在等,希望尽可能不去拆散原有的组合,让两个组合都能顺利上场,但最终未能如愿。”

他介绍,杭州亚运会上的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赛满编队伍是两个组合,但中国队此次仅有朱思怡和张颢这个组合上场,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轮滑赛首次亮相亚运会,也是小众项目,但其中不乏实力强劲的参赛组合,“像日本队和中国台北队实力都不错,他们中不少还是满编队,朱思怡和张颢组合一度被认为是夺冠热门,但是赛场上意外的因素很多。也因为这样,他俩不容有一点闪失,才能将金牌稳稳收入囊中。”

从朱思怡杭州亚运会选拔赛到她正式亮相赛场,李天辉更是离家数月陪在她身边,期间放下了手里其他工作,也顾不上家里的双胞胎儿子,“我妻子也是轮滑教练,还是朱思怡的启蒙教练,所以这份用心,不用向妻子解释太多,她是理解的,而这次比赛,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也证明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到自己的爱徒,李天辉更是滔滔不绝。他介绍,“17岁”“亚运会”“摘金”这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会让外界误以为朱思怡是一个天赋型运动员。但事实上,这个他带了11年的孩子,有没有天赋他“门清”,“比起天赋,她身上最重要特质就是努力和韧劲。学体育的,磕磕绊绊是常态,但她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咬紧牙关去克服和突破,这便是体育精神所在。”

朱思怡与李天辉教练

曾因长久不出成绩被质疑

摘金后休息1天又返训练场备赛

最初选择轮滑这样的小众项目,朱思怡的想法仅仅是好玩,觉得穿上轮滑鞋有“追风少女”的感觉。面对孩子的喜欢,思怡妈妈为她报了班,这一学就是11年。

期间,长时间的训练和全国各地比赛,时间成本和实际的开销也给家里带来不小压力,“我们没有想那么多,觉得孩子喜欢就好,但是长时间没有出过成绩,难免会有一些不好听的声音,我们也曾动摇要不要她继续。”

思怡妈妈说,期间有两件事最终打消了她的念头,“师父带了她那么多年,都没说她不行,作为外行的我,不能就此否定孩子;再一个就是她训练受伤需要扎针,一根10余厘米的银针扎进她腿里,我都不忍心看,她却不哼不闹,那种对体育的韧劲让我更加不忍心去打断她,所以陪她一起面对、一起扛,最好后勤工作,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本心。”

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朱思怡

摘金为朱思怡的首次出征国际赛事画上了圆满句号,10月6日,她载誉返蓉,仅休息一天多的时间后,又迅速投入训练场备赛。据介绍,接下来她还将出征北戴河亚锦赛、世锦赛、全国锦标赛等多项赛事。

一方面是紧锣密鼓的比赛,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朱思怡还面临着不小的学习压力,这也是思怡妈妈颇为烦恼的一个问题。

朱思怡与家人、教练、老师、同学留影

据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李强介绍,学校一直以来践行“温暖教育”,坚持引领和支持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长、多元成才。基于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已作出安排。一方面在咨询要招收轮滑类体育特长生的高校,和学生家长一同了解孩子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并提前做好相关备考准备。另一方面,考虑到因备赛离校等原因,朱思怡的文化课落下一些,为此,学校安排了教师小组帮助她提升成绩,“专业的赛事交给教练,文化课的提升交给学校,后勤交给家长,我们希望在多方努力之下,她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走得更高更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