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享——中国功夫的内练之要

极享——中国功夫的内练之要

00:00
09:18

中国功夫的内练之要

在【武当内家拳传统门派峰会】上的演讲

2018年10月25-28日,第七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在丹江口市举行。演武大会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位运动员、裁判员和数十位武术名家参加,主要内容包括套路、散打、推手比赛,以及武术摄影展、论坛峰会、《当代武林英杰》图书首发式、武术精英演武会等。余功保先生应邀参加演武大会活动,并主持了在此期间举行的“武当内家拳传统门派峰会”。

(2018年10月26日丹江口汉江国际酒店)

刚才刘洪耀社长讲话中介绍了本次峰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的理念、思路,我觉得这次峰会很有意义,中国武术的锻炼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强调“内修”之道。

中国功夫的核心,我认为就是一个“内”字。这是我们跟世界上其他武术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我们在这里研讨“内家拳”,其实中国所有的武术拳种都有练“内”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讲,我觉得中国所有的武术门派都应该讲究“内”,这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性。你没有这个“内”的东西,你就少了中国武术的灵魂性的内涵,它的本质特性就不彰显。当然有些拳种流派,像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流派,我们本身就以“内家功夫”“内家拳”来命名,就是更加强调练“内”的方法和态度。

那么,中国传统武术的这个“内”究竟是什么涵义?包括了哪些主要成分?大家肯定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我因为参加这个研讨会,也想了一下,我觉得从重点、核心上来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内劲”。我们练太极拳、练各种传统武术,都要讲究有“内劲”。这个内劲跟其他世界的武术不一样,它不是简单的力。“内劲”是复合化的、升级版的“力”,不仅仅以大小来衡量,更多的讲强弱、讲巧妙,富于变化,它是把人体的各种能量聚集在一起。所以练功夫应该首先有内劲,你没有这个内劲,只有拙力,你就没有达到中国功夫“登堂入室”的层次。内劲有“恒”和“易”两个属性,“恒”就是强调一种完整的、混元的特点,“易”是富于变化的,不死板不僵硬。两者统一,就是“内外如一”。

第二点,“内气”。要练内,必须得练气,在我们所有的内家功夫拳论当中,一定是有论如何练“气”的。练拳要有内气的产生和运行,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习练功夫来强壮身体,滋养身心,来产生一种巨大的质变。所以你习练功夫,没有这个“气”,就不能算是“内家功夫”。

第三点,“内质”。就是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练拳当然有健身、技击的功能,但是到了高层次,就具有变化气质的作用。所以真正的优秀的武术家往那儿一站,他练的功夫是能够通过他的气质显现出来的。在这一点上,跟我们的书画、跟我们的很多国学形态是相通的。通过练拳来达到变化气质。所以内家功夫是能够培养出武术家一种独特的气质的。我觉得“练武的”这三个字有很高的价值在里面,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我们应该特别自豪,它说的就是我们独有的气质。

第四点,“内在修为”。这是指文化方面、心性方面的,中国的武学跟中国的哲学是贯通的,习武者一定要将技术、理法和文化合一,有效实现一种内在的修为。这种修为是将拳法锻炼上升到一种人的品性、人的心性打磨的层次,包括他对于生活、对于生命、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方法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我们通常说的“保家卫国”“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也都是心性的修为。“武德”是习武者集中强调的一种心性状态,所以练武术功夫越高,他的修为越深,这个修为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功夫形态,更是一种生命状态。

第五点,“内向思维”。对练武者来说,技术要领、风格是外化的呈现,技术实际上是来源于他的一种思维。武术思维是植根于中国千年来孕育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是生活、生命实践中的具体体悟,又上升、总结出来的行为规范和取向,这种思维落实到拳法实践中就是武术的“知行合一”。中国武术是关于中国文化“知行合一”执行力最强的领域。我们讲知行合一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把这种思维贯穿到你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包括行拳,也包括待人处事及各种规范上。有了这种内向思维,练拳就会不断实现自我强大、完善,它构成生命不断升华体系的坚实支撑点,是“拳练我”而不仅仅是“我练拳”。

第六点,“内外合一的招法和技法”,也是就我们常说的“内功”。这是一个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其他的你无从谈起,没有这个就是纸上谈兵。今天会有很多老师讲解示范各流派的技术,包括一招一式、一点一滴的练法,这些一招一式的技法当中,就体现出内在、内练的要领,从呼吸到意念,从身形各个方面都要有“功”,功就不能是表面化的招式,而是内外合一的一种形,不是单纯的花架子。

我觉得这几个方面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国传统武术“内练”应该重点把握和体验的东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