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景区1元午餐盘点多出1012元,诚信离不开场景的牵引

封面评论 | 景区1元午餐盘点多出1012元,诚信离不开场景的牵引

00:00
03:13

□蒋璟璟

10月7日,“老君山1元午餐盘点多出1012元”的消息火上热搜。视频中,一张红色大圆桌上摆满食物,游客们围绕在圆桌边,等待着开餐。游客们有序排队,往玻璃箱子内投纸币,箱子上贴着收款码和“一元午餐、无人值守”等字样。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一工作人员称,中秋国庆假期售出“1元午餐”23527份,收入24539元,虽然是无人值守,但是却多出来了1012元。

老君山“1元午餐”活动已持续多年,每年盘点算账下来,基本都是“收款远大于出货”。从今年的统计看,更是多出了1012元。以整体而论,这当然说明游客素质越来越高,蹭吃、逃单的现象越来越少。1元午餐“无人值守”“自助结账”的模式,高度依靠购买者的自觉自律,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可以当成是真实场景下的一次大型道德试验,最终收上来的这份诚信答卷,无疑可谓皆大欢喜。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社会实验”层出不穷,从“实验结果”看,大多数都是偏向于积极、正面的。比如说,有开了十余年的诚信面馆,顾客自己端碗付款;每年情人节,照例还会有“无人售花”的小摊……凡此种种,往往都会被当成“诚实守信”的样本广为传播。与之相较,老君山的1元午餐,之所以更值得关注,或许还是因为其有着完全不同的庞大体量,其所服务的游客群体,来自四面八方,这似乎象征了一种随机性与均质性,因而“结论”隐约有了某种普遍性!

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将“道德素质”,当成了一种绝对化的要素,当成了可以被测度和称量的对象,并乐此不疲为之寻找论据、举例说明。这种解释框架,显然忽略了人性的复杂,以及更为微妙的场景性、结构性因素之于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

毋庸讳言的是,老君山1元午餐盘虽然“无人值守”,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构成了无形而强力的“氛围约束”,那些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的游客们,置身于彼时彼地,掏钱买单的价值实现感,远大于逃单占小便宜的快感。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自愿“多付钱”,也恰恰源于这种心理机制。那一刻,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对这一活动的支持者,是对主办方出手大方的打赏者,是诚信社会的践行者和捍卫者……这种价值溢价,远大于多给的几块钱。

同样是最近,“徐州一婚礼场地被搬空”“南阳迷笛音乐节大量乐迷失窃”等事件,也引出了关于“道德素质”的一番探讨。倘若与1元午餐的境况横向对比,我们或许对于“人性的复杂”便会有更深的体悟。人群内在的素质及其外在的呈现,无关地域,而更多取决于具体场景下所诱发的心理反馈。尽管不是每个人都适用那套“高素质”“低素质”的分类模型,可终究,我们还是不应低估人性向善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