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望,必堕顽空

人生无望,必堕顽空

00:00
04:47
人生无望 必堕顽空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微弱的孤灯失去了光焰,破旧的皮衣丧失了温暖,这些都是大自然在对世人故弄玄虚;衰弱的身体像枯槁的树木,空洞的心灵如燃尽的死灰,这样就难免使生命陷入萎靡不振的境地。寒灯无焰,敝裘无温,一片穷困孤寒的衰败景象,如果说这是自然的播弄。自然未免显得无情。身如槁木,心似死灰,几多令人心寒的垂死画面,如果这是世人追寻的空境,世人便显得太过痴顽了。空,不是无,不是一无所有,不是对生命要求的停止。它只是一种净化,是对与生命规律不和谐的杂音的删除。一个人要做到空,不必有意地点上一盏残灯,披上几件寒衣,故作姿态,也不必故意熄灭自己心中的热情,搞得一副身如槁木的活死人模样。真正的空是看透世事的洞明,是一种超脱的心态,是快乐而非苦寒的!
独立云生处 高卧月华中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在松间溪旁,拄着手杖独自散步,立足之处云气缭绕在破衣服周围;在竹窗底下,枕着书本酣然人梦,醒来之时月光似水已浸透了旧毛毡。自然的山水能怡人性情,书本的知识能增人智慧。与自然为伴,忘却人世烦恼,体味“荡胸生层云,阴阳隔昏晓”的开阔心境与潇洒气度;以诗书为枕,抛开荣辱得失,体验高枕无忧,月侵寒毡的怡然自得与从容不迫。修道、养生,靠的不是坐禅、丹药、听法,而是对未被污染的大自然的吸吮,即使身披破衲依然不减道骨仙风;明智、进学,靠的不是背诵、科考、高中,而是以读书为牙和无功名之心为前提;即使竹密寒毡反而更添诗情画意。可见智慧与心境的日臻高妙与物质没有必然联系。
和衷共济 谦德防妒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有节操重道义的人要用平和大度之心来加以调和,才不会和别人发生意气之争;功成名就的人要培养谦虚礼让的美德,才不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之心。重节尚义的人往往给人以耿直严肃、不近人情之感,使人难以亲近,甚至还会时常与人大动干戈。如果给自己的“节义”之上加一个“和”字,就会显得平和大度许多,而自身的美德也会因此更显光彩。身处仕途的人若官运亨通、位尊权重,往往会使人有一种趾高气扬、俯视一切的压迫感,而且同时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为自己的前途埋下危机。若能让自己的身上多一份谦和,就会使自己更具亲和力,避免人际间的许多无情纷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祖宗能提出“和衷共济”、“以和为贵”,“满招损,谦受益”的观点,如今看来是多么的高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