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国忘恩负义,将中国4万烈士墓损毁,却对英美日陵园保护有加

该国忘恩负义,将中国4万烈士墓损毁,却对英美日陵园保护有加

00:00
06:41

1941年12月,盟军总部下达了一个紧急命令,基于驻缅英军在对日作战中的失利,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要求,决定创建中英军事同盟,并组建一支中国远征军赴缅参战。

这支军队由第5、6、66三个主力军合编而成,共计9个师的兵力,约有10万余人。第二年3月,从云南渡河开赴缅甸前线,支援同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的英缅军队。

这是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我国军队首次跨越国境线,在异国他乡同日军主动进行的正面作战。远征军为了守住盟军在西南大后方的补给线,在滇缅公路一带同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远征军在先后3次入缅参战中,以伤亡约6.7万人的沉重代价,共歼灭了4.9万余名日军,最终取得了这场出国作战的伟大胜利。

早在1942年1月,日军大举入侵缅甸,并在同年9月侵占缅甸全境,远征军第一次赴缅参战以失败而告终。此后,日军以重兵切断远征军回国的退路,导致大批远征军埋骨他乡。

远征军在被困缅甸之后,为了能从云南边境撤回国内,差一点遭遇了灭顶之灾。他们在撤退的途中,不得不穿越有人间地狱之称的野人山、死亡谷。

很多远征军官兵,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疾病、饥饿、蚊虫的折磨下,遭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创,最终仅有不足4万人回到了祖国。

自1943年10月,远征军第二次入缅参战至1945年3月,历经近3年的激烈战斗,才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而早在远征军第二次赴缅参战之前,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缅甸全境。如果没有远征军的巨大牺牲,缅甸人民或许还生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并遭到进一步的残害。

1948年,缅甸宣布独立之后,该国当局在史迪威公路沿线一带,为赴缅参战而牺牲的4万远征军英魂建立了一座烈士陵园,借此表达对远征军援战缅甸的敬意。

可是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缅甸对远征军的态度却出现了180°的逆转。当地民众忘恩负义,几乎将远征军的目的全部捣毁,继而在原址上盖房、建校、种菜等。

远征军为缅甸赶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沉重代价,但缅甸的做法不仅伤害了中缅两国之间的友谊,而且也加重了两国民众之间的对立情绪。

如果没有中国远征军舍生忘死赴缅参战,或许缅甸的下场和现在的琉球相差无几。可是,他们却以促发展、搞经济的名义,无情地践踏了远征军烈士的坟墓,让他们的尸骨无处安放。

当地华侨看到这种惨烈的景象后,内心中都不禁生出一种悲鸣之感。于是,他们趁缅甸人不注意的时候,通过集资和捐款的方式,重新修复被捣毁的远征军坟墓。

结果,缅甸人发现修葺一新的远征军坟墓之后,毫无人性地将重新修建好的坟墓再度捣毁。关于缅甸人忘恩负义的背后,目前主要有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当年盘踞在云南的李弥残部,为了躲避我军的追击,仓皇地逃至缅甸境内。此后,他们为了寻求生存,不惜和缅甸军方大打出手,最终其残部又被赶出了缅甸。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下,当地民众彻底转变了对远征军的看法,认为他们是入侵者,所以才会以捣毁远征军墓地的方式泄愤。

第二种说法则是上世纪六十年初,我国发生的特殊运动,对缅甸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继而导致长期居住在缅甸的华人,和当地土著发生了激烈冲突,所以缅甸人才会大肆捣毁远征军墓地。

无论哪种说法和解释,最终的事实都是缅甸人不顾远征军的援助之恩,以捣毁墓地的方式发泄私愤。最终,导致缅甸境内的远征军墓地被破坏殆尽,反之他们对待曾经的入侵者,也就是所谓的英美盟军牺牲战士的态度,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位于仰光北郊地区的英军墓地,不仅在缅甸当局的认真管理下,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气象,而且每年都有人扫墓和祭奠。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年入侵缅甸时战死的日军,在当地也有一块大型墓地,并且保存得都比远征军的墓地好了不知多少倍。

这种天差地别的做法,让无数缅甸华侨和中国民众感到无比心酸。为了告慰远征军的在天之灵,我国官方和民间组织曾多次进入缅甸地区搜寻远征军遗骸,并尽最大努力将他们带回祖国。

【参考资料】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周景宝

《论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人的地位及作用》黎淑莹

《论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陈利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