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大警示:别心慈手软,别迷信导弹,别小瞧美国

俄乌冲突三大警示:别心慈手软,别迷信导弹,别小瞧美国

00:00
07:50

欢迎收听军备解码带来的最新军情资讯!

从去年2月到现在,俄乌之战打了600来天,俄军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如今的焦灼状态,这真是军事强国应该打出的样子吗?

乌克兰的综合国力比俄罗斯差了几条街,反而打得有来有往,特别是今年9月还发动了一波反攻,是司机化缘化的好,以及幕后的金主太强,还是俄军表现不佳呢?不管什么原因,俄军的表现也为世界军事史留下了足够丰富的“教材”,给各国提供了三大教训。

第一,别大意轻敌和心慈手软。

普京在宣布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对战争形势的预估是非常乐观的。特别是俄军有苏联家底和过往四战四胜的不败战绩作为底气,再对比乌克兰内部混乱拉胯的军事建设,实在想不到自己会怎么输。别的不说,单看战前两国的军费预算,俄罗斯是660亿美元,乌克兰却仅有59亿美元,超过10倍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于是他们在轻敌的心态下,没有对乌政府和军队做好充分的了解,就率然发兵了。俄军理所当然的以为,只要快速突进,小小的乌克兰肯定会马上崩溃或者举国投降。然而他们没想到,俄罗斯第一波闪电快攻连基辅的影子都没摸到,投入的大量空降兵在穿插作战时就被乌军死死抵抗了下来。

于此同时,俄军的多部队协同作战效率也不高,在开战初期,俄空军本来已经拿下了基辅北边的重要枢纽安东诺夫机场,如果当时他们能快准狠的把附近的乌军火炮阵清除干净,那么对后续的战略运输是非常有利的,至少俄军主力能快速通过该机场集结,然后把刀锋直指基辅。结果他们太大意了,导致这部分空军在拿下机场的第一天,就一直在承受乌军的远程火炮打击,后来甚至丢掉了这个据点,往后的运输机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拐弯到白俄罗斯降落,作战效率大打折扣。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

早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时候,俄军从上到下也是盲目自信,以为他们只要出兵,车臣反对派武装肯定会乖乖投降,而现实却狠狠甩了他们一巴掌,最后俄军以5:1的伤亡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只能屈辱和谈。现在,他们在时隔29年后再次重蹈覆辙,以同样的方式在乌克兰身上狠狠跌了一跤。而且开战的这一年多来,乌克兰方面总共动员了9次,要求全国60岁以下的人都要投入作战,而俄罗斯方面仅大规模动员了1次,其余都是局部动员,这种轻敌的态度实在是太明显了。

俄军的失误足以提醒:面临任何敌人,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这一点,咱们的老祖宗在《孙子兵法》里其实早就说过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意思是动兵打仗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不动手就算了,一旦动手,必须全力以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决不可心慈手软。

第二,别迷信导弹。

在现代化战争里,导弹的确是重火打击的中坚力量,可防空、反舰,还可拦截弹道,在对敌打击、摧毁设施、控制战场和支援地面部队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研制和生产导弹一直是世界强国们军事建设的核心。在前苏联的眼里,“导弹万能论”一度大行其道,直到今天,俄军也十分信任导弹的威力和作用。

然而这次的俄乌之战,却以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导弹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特别是在本国经济不够发达、军费预算不足、制导产能不充分的情况下,想要通过导弹在开局一顿炮轰,争取速战速决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去年的2月24日,在普京宣战讲话结束后的1小时,俄军就对乌克兰进行了炮轰,上千枚先进导弹铺天盖地向着乌军据点而去,俄罗斯方面也骄傲的宣布“不到2小时就摧毁了乌克兰的军事力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俄军前期消耗的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确让他们先占了上风,问题是俄军的军费预算和武器库存不足,在后续作战中,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跟不上了,于是后来只能束手束脚,轰起敌人来也抠抠搜搜的,最初设想的通过导弹实现“闪电斩首行动”的计划,也宣告失败。如果在战争开始,俄军就备好充足的精确制导武器,大规模轰炸摧毁乌军基础设施,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不给西方介入的机会,现在就不会处于焦灼状态。

由此可见,盲目迷信导弹的作用是不可取的,应该把视线放宽到真正左右战局胜负的其他武器军备上。举个例子,乌克兰曾经巧妙的把民用无人机进行改造,校正了射击参数之后,精准度就提高了50%。乌军用这批造价低廉的无人机,实现了和制导炮弹差不多的精度,漫天的无人机,为乌军地面部队提供了精确又致命的空中火力支援,给俄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对于乌克兰来说,这么做的性价比极高。

第三,不要小瞧美国。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乌克兰这个小国,在对上战斗民族这个庞然大物时,打的有来有回,司机靠着一手到处化缘,以战养战,军事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打越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来说,乌军能撑到现在,离不开老美及北约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先说北约,一直在大方放血,为了在信息战中帮助乌军占据优势,北约整个情报系统亲自下场,就连提供的武器都是从欧洲自己现役装备里抽调出来的,性能十分先进。北约几十个国家不停在给乌克兰输血,反观俄罗斯,几乎是在孤军奋战,靠着家底和军工硬实力强撑。

更让他们雪上加霜的是,老美一直在背后拱火,借着这场战打破了俄欧长达十几年的深度能源合作,让俄欧关系濒临破裂。通过俄乌冲突,老美不仅取代了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军火市场份额,还把整个欧洲拖下水,让他们重回自己掌控之下,同时,战斗民族这个老对手的实力也被大大削弱了。可以说,老美算是俄乌之战中的赢家。

俄罗斯这次草率地对乌动武,其中免不了过于轻视美国实力了。美军虽然没有亲自下场,但是在场外的舆论战,以及军援乌军的武器,都足够令战斗民族头疼不已。难以想象,老美的手中还隐藏着多少底牌。

而且他们十分擅长见好就收,在战争初期拼命鼓励乌克兰,还到处夸海口,意思是“老弟你放心去打,有我在后面撑着,不可能输”!在老美画的大饼之下,司机果然死撑到底,以搏命的姿态去和俄军对拼,他们深信这位大哥在战后会给自己足够的好处。

然而冲突进行到现在,老美已经捞够了好处,乌军获胜的希望也不大,于是他们就准备抛弃这个棋子了。前不久,美国陆军参谋长、四星上将马克·米利就公开“建议”乌克兰:要抓住机会与对方和谈。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老美已经看透了乌克兰的透支,以及乌军很大程度会失败的结局,所以暗示他们趁着9月这波反攻的优势,赶紧展开和谈,这样能多争取一点主动性。一旦乌克兰的资源陷入全面枯竭,俄军最终获胜,到时候就能以战胜国的姿态进行谈判,这是老美不愿看到的。

总而言之,对于老美这样到处煽风点火发战争财,本身又握有底牌的国家来说,不但是俄罗斯要足够重视,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应该小瞧他,最好是时刻对其保持警惕,才能在灾难来临时及时作出应对。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点赞、留言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牛哥6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