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3小时后,遗体被解剖,多个内脏器官上均发现有癌细胞

周总理逝世3小时后,遗体被解剖,多个内脏器官上均发现有癌细胞

00:00
10:5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6年的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每逢降下半旗,便是举国哀悼之意。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联合国办事处的旗帜也在同时降至半空。

中国大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联合国主动参与哀悼呢?原来,是周总理离开了我们。

一代伟人的落幕,让中国人民悲痛不已,也让国际社会颇为惋惜。

按照总理的遗愿,他的遗体在第一时间接受了解剖。

不曾想,解剖的结果却让本就十分伤心的人们,感到更为难受。终究,是周总理为人民付出太多太多了。

少年初成,已见公心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相信大多数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们都还记得。

当我们在少年时期初读这句话时,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以稚嫩的视角来看,我们或许还读不懂这句话背后为国为民之责任的沉重。

但这句话仍给了我们启迪,一定意义上来说,读书好,就是为国好。

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再将这句话细细品读,方明白周总理的深意。

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句沉甸甸的誓言,是周总理13岁时就说出口的话。

那时,老师询问同学们读书的目的,周总理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时之间,让周围人都感到颇为意外。与此同时,敬仰之情,油然而起。

当周总理在少年时树立以复兴国家为己任的理想时,他的一生就注定不凡。

求学之路,周总理一步一步,走的踏实,走的沉稳。

在国内学习期间,周总理就是“表现突出的孩子”。

那时,全校仅有一个公费生名额,学校就给了成绩优异的周总理。他的努力与优秀,人们都看得到。

彼时的周总理,已具大爱胸襟。他曾在作文中,批判封建制度,还指责袁世凯是利己之徒。

在绝对的权威面前,他从未惧怕,仍敢言敢干。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新兴思潮如“初生之牛犊”,虽然有着强大的未来,却在当下十分脆弱。

那时,接受新思想最快的就是学生。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更是“领头羊”。

耳濡目染的周总理,也对社会新的面貌充满了期待。

只不过,那时的他还羽翼未丰,仍需成长。在结束国内的学业之后,周总理先后还曾远赴日本和法国留学。

留学生活,不仅给周总理留下了满腹才学,更提高了他的眼界,让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回到国内之后,他很快就投身到了革命建设之中,开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

彼时,初出茅庐的他或许也没有想到,他的一生都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这条路上,至死未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周总理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付出,国人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

黄埔军校政治部,是周总理学成归来的第一站。在军校,周总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培养了大批军事素质高、思想觉悟高的青年。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这些青年为保卫国家、守护国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看到周总理的儒雅外表,人们总会想到他的身份是“文臣”。实际上,周总理是能文能武。

在战时,他也曾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在一线艰苦斗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周总理的思想境界也越发成熟。

新中国建立之后,他担任国家总理一职。

那时的中国,仅仅是刚刚建立,内有建设困局,可谓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饲,可谓战战兢兢。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总理的事务会有多么繁忙。

曾有同僚评价周总理:他是大事关心,小事也关心。

哪怕是打扰卫生的清洁工,周总理为能够给予关心和照顾。如此繁杂的事务,自然需要大量时间来处理。

据悉,周总理有时一天的工作时间甚至会超过16个小时,而且连年无休。

如此毫无节制的长时间透支,身体怎么可能承受的住?最终,周总理的身体健康还是出现了问题。

1972年,总理因便血而引起身边人的警觉。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总理已身患膀胱癌。

即便是当下,癌症仍是未解之谜,更何况是在建国初期。毫不夸张的说,那时确诊癌症,就意味着“死神”的脚步在悄悄靠近。

刚发现时,身边人并没有告知总理,以此希望总理保持轻松的心态。

不过,身体的异样已十分明显,时常慰问病人的周总理又本就对病情敏感,怎么可能感觉不出来呢?总理虽心知肚明,但也并没有点破大家的好心。

在确认病情的第一时间,相关部门就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得知后,也感到十分悲痛,并亲自安排了对总理的治疗计划。随后,专门医疗团队成立,开始为总理尽心治疗。

那时,所有为总理的病而努力的人们,都在想着尽量延长总理的生命。哪怕延长一分一秒,大家也觉得是好的。

只可惜,因医疗水平有限,即便举国之力,还是难以治愈总理的病。

病情恶化之后,总理一度只能住在医院。

然而,在他入院接受治疗的600多天中,总理几乎从未放下工作。

刚开始入院时,他身体状况尚可,仍大半夜的批改文案。即便是在输液打针的时候,只要有外国领导人来访,总理为总是拖着病体亲去接待。

后来,总理渐渐体力不支,无法吃饭,甚至连说话也难了。

那时,总理亲选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哪怕口不能言,周总理还不忘授意前来探病的干部们多帮帮他。

有诗人曾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总理为了国家工作,可谓是战到最后一刻。

留下爱,留下力量

可是,周总理还是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影响力,他的精神风貌,仍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人们的心中。

总理的遗愿,是将他的身体无偿捐献,用于癌症研究。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在他死后就对他进行了解剖。然而,总理的遗体,却让人们看着都心疼。

总理一米七多的个头,最后的体重却仅有六十多斤。

可以把一个人折腾的如此瘦弱,可想癌症是多么的凶残。当人们看到总理的腹部时,因多次手术而留下的斑驳疤痕更是触目惊心。

解剖后,医生发现总理的癌症已经扩散至各个器官。

虽然众人都知道总理身患癌症,但没有想到他的病已经那么严重了。

要知道,癌症后期的疼痛是十分难忍的。总理的癌症都已扩散,可想而知他得有多疼。

据照顾他的医生和护士透露,哪怕再疼,总理也从未抱怨,甚至不愿意轻易说疼。

一开始,止疼药作用明显,总理感到的疼痛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随着药量的加大,总理的身体开始出现耐药性。

有一次,疼痛突然来袭,总理疼的满头大汗。即便身边人都建议总理喊出来,总理却仍忍耐着,不想让大家过多担心。

直到值班医生来了,总理才开口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喊疼。这样为人着想的总理,让人好不心疼。

总理的一生,还贯穿着“节俭”二字。

他不仅自愿解剖遗体,还要求将遗体火化。

因为在总理看来,他这个唯物主义者,理应少占据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逝后所穿的衣服,也是他生前的衣服。节俭的总理,衣柜中竟连一件新衣服都找不到,内衣内裤更是补丁满满。

虽然已挑选出了相对较好的一套衣服,但仍有负责总理身后事的同志感到不满。在他们看来,周总理值得最好的。

最后,还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出面调和,才顺利给总理穿上了旧衣服。

对于追悼会,周总理也是不愿举行的。在他看来,这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

不过,在国家和人民的坚持之下,还是举行了一场追悼会。

这样伟大无私的总理,他的离开让举国都悲痛不已,人们都想要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据悉,仅参与送别周总理的民众人数就超过了20万人。

周总理的遗体火化之后,他的骨灰也没有留下。

按他的遗愿,他的夫人与他的护卫人员共同挑选了四处地方,将总理的骨灰洒在了祖国大地之中。

其中,周总理骨灰洒落的最后一个地点选在了黄河口。

有说法认为,周总理是感恩黄河母亲的一生养育。也有说法认为,这代表着周总理心挂祖国统一,想要借助黄河前往台湾。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总理的所有,都是给了中国。

为人民留下了无限的爱,也为中国留下了无限的革命力量,造福着后世。

结语

向伟人致敬。周总理的爱,是心怀家国的大爱,也是心系万民的大爱。

正如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之大,财富之多,周总理却分文未拿;中国民众之多,周总理却一生无子。这样的爱,无私而伟大,值得尊敬。

向伟人学习。周总理虽然不在了,但他的节俭、博爱的优秀品德,一心为公的报国之心仍存于世。

作为当代青年,虽处和平年代,但我们仍需怀有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努力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5182al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