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易》的由来之文王、孔子作《易》

6.《易》的由来之文王、孔子作《易》

00:00
12:52



综述:《易》的由来当中文王、孔子是怎么作《易》的。

 

引文:

1.史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2.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文稿:

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这样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易》的主体架构就建立起来了,也可以说,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性认知体系的主体架构就建立起来了,所以传说中伏羲生活、活动的那个地方,后来被人们叫做成纪,“成”是成功的“成”,“纪”是纲纪、纪律的“纪”,成纪在今天的甘肃天水,成纪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把总纲、大纲构建起来了,就是把《易》的主体架构建立起来了,也可以说是把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性认知体系的主体架构建立起来了。


那么,《易经》的名字为什么叫“易”呢?因为用《易经》的眼光来看待天地万物,或者说,站在《易经》的立场上去看待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简直太“简易”了,就是一阴一阳而已;而且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易”当中,但是“变易”的法则是“不易”的,大家注意到没有,我说了三个“易”,“简易”、“变易”和“不易”,用《易经》的眼光来看待天地万物,或者说,站在《易经》的立场上去看待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就是“简易”、“变易”的,“变易”的法则是“不易”的,所以《易经》的名字叫做“易”。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易”这个字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一个“月”,一“日”一“月”,就是一阴一阳,“日”、“月”之合就是阴阳之合;还有的人说,是因为“易”这个字通蜥蜴的“蜴”,而蜥蜴是一种善变的动物。这些说法哪个对,哪个不对呢?我认为每一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都很有意思,没有必要考据论证,分出一个是非对错,把它们相加起来,叠加起来,不更能说明“易”这个字的神妙吗?不更能说明《易经》的博大精深吗?


《易》自从在伏羲手上诞生、问世以后,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经过了炎黄时代、尧舜时代,又经过了夏代和商代,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据说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版本的《易》,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我对《连山易》和《归藏易》没有什么研究,也无从研究,只知道它们也都有六十四卦,但卦序、卦名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易》不太一样,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讲的。所以,我们直接讲,到了殷商末年,文王是怎么作《易》的。


文王是怎么作《易》的呢?

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一篇“报任安书”,其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能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其中和我们今天主题有关的,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被殷纣王拘押,关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大约七年的时间里面,他大概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演《周易》”;这个“演”是推演的“演”,推演出什么呢?一是由伏羲的“先天八卦” ,推演出“后天八卦”,所以“后天八卦”又叫“文王八卦”,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等我们讲到八卦的时候再细讲;二是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为三百八十四爻作了爻辞,我们在上一讲讲过,也有可能是文王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然后周公为三百八十四爻作了爻辞。


大家一打开《易经》,就会看到第一卦乾卦,里面有“乾:元,亨,利,贞”,这“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是乾卦的卦辞,接着又有“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等等,这“潜龙勿用”就是乾卦第一爻的爻辞,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乾卦第二爻的爻辞,卦辞、爻辞怎么解、怎么用呢?这个也要等到以后再讲,总之,有了卦辞和爻辞以后,《易》就被称为《周易》。《周易》的“周”,就是周文王、周公的“周。周文王、周公以后500多年,到了春秋时代,轮到孔子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孔子是怎么作《易》的呢?

《史记》的“孔子世家”里面是这么说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一段话里面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是说孔子到了晚年,到了50多岁,才喜欢上《易》;


第二是说孔子喜欢《易》喜欢得不得了,在家也看,出门在外也看,爱不释手,天天翻阅,以致于“韦编三绝”。什么叫“韦编三绝”?“韦”就是牛皮绳,“韦编”就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连在一起,“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一次又一次,接了一次又一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把书都翻烂了。


第三是说孔子为《易》作“易传”,我们上一讲讲过,“易传”就是对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解说,总共有十篇,又叫“十翼”,这“十翼”都有什么呢?有上下两篇“彖”、这个“彖”是缘分的“缘”去掉绞丝旁,还有上下两篇“象”,这个“象”是想象的“象”,还有上下两篇“系辞”,这个“系”是联系的“系”,“彖”、“象”、“系辞”各两篇,共有六篇,还有“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四篇,合起来总共十篇,至于这十篇里面都写了些什么,我们以后再讲,大家不要急。


第四是说孔子感慨自己学《易》学得太晚了,他说要是能早几年学《易》,对于《易》,他就可以做到“彬彬”,这个“彬彬”就是文质彬彬的“彬彬”,在这里的意思是完全搞懂了,融会贯通了。这当然是孔子的谦虚,对于《易》,如果他还不够“彬彬”,哪还有谁够“彬彬”呢?


讲到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其实,孔子对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解说,或者说是对《周易》的注释和解说,并不止我们上面提到的十篇。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中又发现了六篇,其中有的内容和我们上面提到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分别叫“二三子”、“系辞”、“衷”、“要”,“衷”是由衷的“衷”,“要”是要不要的“要”,还有“缪和”、“昭力”,“缪和”、“昭力”应该是两个人的名字,“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这六篇都已经出版,网络上也可以搜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一看。


那么,孔子作的“易传”十篇,又叫“十翼”,这“十翼”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对于《易》来说,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上一讲讲过,

“十翼”就是五双翅磅,也可以说是一组翅磅,“十翼”这一组翅磅,不仅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自由飞翔于《易》当中,同时也让《易》能够永久飞翔于时光当中,让《易》能够从两千多年前飞翔到现在,飞翔到未来。站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孔子,他为什么要作“易传”、作“十翼”呢?我认为是因为他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心我们这些后人“有眼不识荆山玉”,把《易》这样一个大宝贝给扔了;二是担心我们虽然没有把《易》给扔了,但是进了《易》这个大迷宫以后,完全迷失了、迷路了。现在看来,孔子作的“易传”把他自己的这两个担心给解决了,也就是说,因为有了“易传”,我们既没有把《易》这样一个大宝贝给扔了,也没有迷失在其中,可见孔子多了不起,“易传”多了不起。我说过,读《论语》可以读到一个人世间的孔子,读《易》可以读到一个天地间的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孔子的“易传”把《易》里面蕴含的天地之道给发明、阐发了出来,也正因为“易传”把《易》里面蕴含的天地之道给发明、阐发了出来,《易》才成为诸经之首、百家之宗。


通过第五讲和第六讲,我们知道了《易》的构成和由来,知道了伏羲、文王、孔子是怎么作《易》的;我还希望大家能够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是对于《易》的由来当中诸如“人更三圣,事历三古”这样的说法,以及六十四卦到底是谁“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名是谁给取得等等这些不解之谜,我们知其然就好了,没有必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呢?因为《易》的由来太久远了,许多东西湮没在茫茫史海当中。你非要去探个究竟,只能白费气力,还不讨好。把时间、精力放在六十四卦、卦爻辞与“十翼”上面,放在观其象、玩其辞,观其变、玩其占上面,才是学《易》的应有之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02032879

    以前一直认为《易经》是很深奥很玄幻的,没想到先生讲得这么深动有趣,越来越喜欢了,每讲都重复听好几遍!

    JasonBrody_70 回复 @听友102032879: 易经已经融入到你我生活中了,多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大智慧了。

  • 大社畜

    怎么没有文本了?

    东成先生 回复 @大社畜: 大概因为合作年限到了吧

  • 听友206328115

    请问配套的书籍去哪买呢

    东成先生 回复 @听友206328115: 加xingzheqiu206

  • 1783823sgak

    报任安书不是出自与《史记》,出自于《汉书》

    东成先生 回复 @1783823sgak: 对!

  • 听友200689211

    想买你讲的易经这本书。能长期免费收听吗?

    东成先生 回复 @听友200689211: xingzheqiu206

  • 禅一陈思

    老师好!可有书?

    东成先生 回复 @禅一陈思: 加xingzheqiu206就有

  • 13598973098jng

    老师讲得深入浅出,越听越喜欢!

  • 森林人_ei

    谢谢老师

    东成先生 回复 @森林人_ei:

  • 天蓬星Bc

    好听,学习很多东西。

  • 二狗子崽崽

    老师的普通话再标准点就更完美了,讲的很有意思

    东成先生 回复 @二狗子崽崽: 加binbin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