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军长要枪毙周希汉,继任军长要将他撤职,徐向前:胡闹!

前任军长要枪毙周希汉,继任军长要将他撤职,徐向前:胡闹!

00:00
12:1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九军里,出现了一个“刺头”式的人物,他身为作战科长,性情豪迈却时而“犯错”,让军长十分头疼。

前任军长想要枪毙他,对他连开数枪,险些将他打死,而继任军长又很快把他免职。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徐向前视为“宝贝”,他就是周希汉。

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屡屡为了周希汉这个作战科长说话,甚至不惜为此大发雷霆,怒斥前后两任军长“胡闹!”

那么周希汉究竟怎么得罪了前后两任军长,以致于如此不受待见甚至险些丢命呢?而身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又为什么如此重视他这个作战科长,屡屡为了他而怒斥军长呢?

“我枪毙了你!”

土地革命时期,那时红军和国民党军作战频繁,战事激烈,在周希汉担任红九军作战科长的时候,他经常负责和军长何畏一起制定作战计划。

红九军在一次战斗中作战失利,上级追究责任,首先要追究作战计划的问题。

按理说,每个作战计划的敲定都是由军长亲自拍板决定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军长。

而何畏此人早年在国民党军队任职,颇有军阀作风,想让身为作战科长的周希汉替他承担责任,于是在开会时批评了他。

其实何畏也是把周希汉看作自己的“心腹”,只是想让周希汉帮自己承担一下责任,日后会继续提拔他。

周希汉经常和何畏待在一起,按理说两个人的关系不错。

可是周希汉坚决奉行新的革命军人作风,是非分明,根本不吃何畏那一套,当众和何畏吵了起来。

这完全超出了何畏的预料,恼羞成怒之下他当众拔出手枪指着周希汉说道:“老子枪毙了你!”

所有人惊得屏住呼吸,而周希汉则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瞪着何畏,这让何畏觉得自己的威严更加受到了挑衅。

于是他直接扣动扳机,连开五枪,子弹全部从周希汉的身旁飞过。

枪声停止,大家目瞪口呆。会议室里何畏官职最大,没有人敢斥责何畏。

众人纷纷上前查看周希汉的情况,看周希汉安然无恙,才松了一口气。

何畏连开五枪都没没有打中周希汉,并不是他枪法不准,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杀周希汉。

周希汉宁死不屈的性格让他敬佩,但也让他从此以后不再把周希汉视为心腹。

不久之后,身为总指挥的徐向前来部队视察,听说了此事后,大发雷霆。

他向何畏怒斥道:“胡闹!你一个军长怎么能随便对着下属开枪,你这是军阀作风!”

何畏这样的人注定在纪律严明的红军中待不久,没多长时间之后就被免去了军长职务,由倪志亮来接任军长。

倪志亮是个脾气耿直的人,和周希汉的性情很是相似。

大家都以为周希汉和倪志亮肯定能和睦相处了,两人一定能配合得很好,不会出现之前那样的情况,但是结果并非如此。

由吸烟引发的处分

周希汉平时非常喜欢吸烟,无聊的时候来一支,工作的时候来一支,高兴的时候来一支,心里不痛快的时候也来一支,对烟的需求很大。

但是当时物资匮乏,部队里的烟有限,周希汉烟抽完的时候,就自己制作卷烟。

没时间制作的话他就凭借自己作战科长的身份,到后勤部长那里软磨硬泡,让对方多发给自己一些烟。

周希汉是个在大事上绝不糊涂,但是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不太谨慎的人。

在抽烟这件事上他就是凭借自己的身份走了“小后门”,这让比他更加耿直的新军长倪志亮无法容忍。

倪志亮知道周希汉从后勤部多拿烟之后,马上对他进行问责:

“你身为作战科长,怎么能这样以权谋私?你自己多拿了烟,就让其他一些同志拿不到烟,作战科长你先别干了,去做油印股长,好好反省吧。”

周希汉自知理亏,无法反驳,只好接受处罚,老老实实去油印股报了到。

从和新旧两位军长打交道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周希汉脾气的耿直。

如果不是他的错误,无论以什么样的手段强加给他,他都不会认,哪怕死也不肯认。

而如果是他的错误,哪怕再小的错误他都会认,甘愿接受处罚毫无怨言,这样的脾气有时候让人又爱又“恨”。

徐向前就是一个喜欢周希汉脾气的人,因此在关键时候,他又拉了周希汉一把。

在周希汉被降职担任油印股长之后不久,徐向前又来到红九军视察。

他听取了半天汇报之后突然发现哪里不对,他仔细一想,之前一直担任作战科长的周希汉怎么不见了?

一番询问之后,徐向前得知周希汉因为多拿烟而被降职的事,他又一次在红九军部大发雷霆,同样是为了周希汉,同样是怒斥道:“胡闹!”

他爱惜周希汉的才能,但也知道是周希汉有错在先。

于是他长叹一声后,语重心长地对军长倪志亮说道:“现在部队作战正是用人之际,至于为了这么点小事就把他撤职吗?既然你们不要他,那我把他带走好了。”

周希汉在徐向前的一纸调令下,离开红九军,去红十一军再次担任了作战科长。

徐向前两次在视察红九军的时候帮着周希汉说话,拉他一把,这表面看上去是巧合,但实则不然。

徐向前其实一直关注着周希汉,而且除了这两次帮助他以外,还多次把他从危难中拯救出来。

1931年,我党为了肃清国民党潜伏人员,开始了严格的党内甄别,周希汉被误认为可疑人员而免除职务,到厨房做了伙夫。

徐向前知道后很是惊讶,马上为他说话,让他恢复了职务。

第二年,周希汉又因为丢失了一些手枪子弹而被处罚,张国焘为了逼他招供,甚至扬言要动刑。

这时徐向前再次出现,帮助查清子弹其实是被警卫员临时拿走使用,还给了周希汉一个清白。

革命初期党内人员成分复杂,有一些激进者做事冲动,时而酿成错误。

一次,周希汉被激进者误解为谋害上级,要将他枪决,行刑时恰好被徐向前看到。

徐向前马上上前救下了他,为他做担保,免除了他的“罪责”。

徐向前对周希汉的多次搭救,让许多人非常奇怪,徐向前和周希汉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以致于他一直关注着周希汉的安危,先后多次把周希汉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而周希汉此人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使他成为那样一个脾气耿直、宁死不屈但又“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人?

革命烽火中的牢固情谊

周希汉1913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家里穷困上不起学,他就在家务农,或给人打工,从小性情直爽爱交朋友,小小年纪就在十里八村很吃得开。

本来见识不多的他也就打算在家结婚生子过一辈子了,但是革命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各地共产党人纷纷组织工农武装部队反抗国民党的暴行,当时一场工农武装起义在湖北黄安和麻城酝酿开来。

上万名农民组成自卫军攻打了黄安县城,史称“黄麻起义”,年仅14岁的周希汉在朋友的劝说下也参与其中。

一场仗打下来,他明白了什么叫革命,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第二年就参加了红军,并入了党。

黄麻起义结束后,周希汉就留在了临时组建的麻城独立团。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因为表现出色,领导能力非凡,很快就做了军官,相继当了班长、排长。

年仅15岁的他,没有少年的稚嫩,反而尽显身为革命军人的果敢刚毅,蜕变为了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纵使能力不俗,但周希汉总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他天生长着一副窄窄的肩膀骨架,身体显得十分瘦弱,无论怎么训练都无法变得健壮起来。

这让他作战的时候,总要使出比别人更大的力气,才能跟得上部队行军的脚步和作战的节奏。

这也导致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一直都难以在指挥岗位上晋升,只能在政治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直到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情况才有所改变。

黄麻起义后不久,麻城独立团被编入了徐向前率领的第38团,周希汉奉命到38团担任青年团书记。报到那天,是他和徐向前的第一次见面。

当徐向前得知眼前的小伙子周希汉才15岁时,欣赏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夸道:“好小子,年轻有为啊!”

这一拍直接把瘦弱的周希汉拍得踉跄了一下,徐向前笑着说道:“就是瘦弱了一些。”

周希汉不服气,反驳道:“将帅在谋不在勇,我瘦并不代表我不会打仗。”

徐向前笑了,问道:“会看作战地图吗?”

周希汉昂首挺胸,一脸自信:“不会,只要你教我,我就能学会。”

周希汉的成熟和自信远远超出了他当时的年龄,让徐向前很是欣赏,于是从此对他很是看重,悉心培养,大力提拔,让他成为了红军中的优秀将领。

后来每当周希汉落难的时候,徐向前都会出面相助,将他救下,让他继续为革命发光发热。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依然和周希汉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55年授衔的时候,战功卓著的周希汉被授予中将军衔,奉命建设海军,常年致力于我国海军的发展,为我国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的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多少年过去,他都对老上司徐向前在革命年代里对他的搭救念念不忘。

周希汉虽然脾气直率,但是知恩图报,他不只一次地向人感慨:“我在革命中多次遇到挫败甚至性命危险,好多次都是徐帅帮了我甚至救了我的性命。”

一向大大咧咧的他,为了表达对徐帅的感激之情竟也作起了诗,诗曰:“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

结语

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岁月里,铸就了许许多多像徐向前和周希汉那样亦师亦友、生死相助的革命情谊。

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相互搭救,携手走过枪林弹雨的岁月,一起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团结意志造就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在和平年代里,他们的革命情谊和百折不挠的品质依然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如果你在那个岁月拥有这样的珍贵情谊,你会为了革命而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吗?

作者:鲁道夫

参考文献:

武文笑.徐向前五保周希汉[J].福建党史月刊,2014:13-14.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