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000名老兵未达授衔资格,毛泽东要求:老红军,不下校

1955年,3000名老兵未达授衔资格,毛泽东要求:老红军,不下校

00:00
06:18

1955年,新中国进行了对全军的授衔工作,这次授衔也引起了国内外的诸多关注。中国之所以要举行这次集体授衔,也是为了应对当时解放军快速扩充,部队急需转型。此前,解放军是没有军衔制度的,为了体现部队官兵平等,拉近大家的距离。解放军一开始就没有像国军那样,采取授衔制度。可随着部队越来越多,在很多战争中就出现了层级指挥不明,部队协调不清楚的问题。这点在志愿军入朝之后也暴露出来,彭总在指挥期间,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于是他不断呼吁部队能尽早授衔,明确指挥层级。中央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解放军要成为一支现代国家的军队,不能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组建,这才有了1955年的授衔。然而在这次授衔中,中央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既然部队要授衔,肯定要制定一个公平的标准。从元帅,到大将,上将等等军衔,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哪怕到底下的校,尉级,也有明确的标准。那么随着标准制定,授衔就不能随意来了,这也导致有三千人不具备授衔资格。按理说授衔评选,不符合标准的淘汰就是,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这些人并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基本都是一路走过来的老红军,大部分人是当初反围剿,长征走过来的。要知道红军从发展之初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无论是反围剿等战斗,还是后来的长征,让红军减员非常严重。真正能一路走过来的老红军实在太少了,这三千人一路走来,又参加抗战,解放战争,确实非常难得。也有一些是中途参加的老兵,他们资历老,但由于中途参加,也容易被忽视。这些老兵的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他们虽然资历非常老,但职级太低。很多是中下层的军官,还有一些只是普通的士兵,按照授衔的规定,职级不够的是无法获得校级军衔。因此,正常程序的话,是要授予这些人尉级军衔,甚至很多人更低,可能连尉都评不上。可这样一来,道义上确实说不过去,即便是评选机构,也很难真给他们按规定来。这个问题让评选也陷入两难的境地,很多战士也是有苦衷。因为部队晋升,往往也与从事的工作有关。有不少老红军随着年龄增大,开始在部队里做一些其他的岗位,没有一直活跃在一线。而这就导致他们的职级不太高,很多后来加入,但是一直在一线有立军功机会的战士,也就能快速超过他们。可大家同样都是为了革命事业而奉献,在部队里面不存在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岗位。因此对于这些人的评选,也一直没有个定论,此事很快就被毛主席知道了。主席非常重视此事,他对当年那些一路走来的老兵也是非常怀念,也不想寒了他们的心。于是主席就与周总理就这件事开始商讨,经过他们的反复研究,最终主席也亲自拍板,他表示“老红军,不下校。”有主席发话,评选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随后这些老兵的职衔评选工作也就很快完成了。在长征前加入的,这一路走来的老红军们,原则是不低于中校军衔。因此很多人被授予中校以及以上的军衔。即便是牺牲的,他们的家人也能有对应的待遇。而对于之后加入的,比如抗战或者解放战争中加入部队的老兵们,则是采取一律授予少校军衔的做法。这个评选是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很多老兵也非常高兴,他们这么多年的贡献,毛主席一直都看在心里。最终,这次授衔仪式顺利完成,基本确定了新中国的军衔制度。随后根据所授职衔,进一步明确了部队各部门与各部队的主次,从属指挥体系,这对解放军的转型有极大的作用。在这次授衔中,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无疑是最忙碌的人,他们为了各种问题操碎了心。其实,授衔一开始大家就认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委员他们功劳是最大的,理应授予元帅军衔。然而毛主席却主动推辞了,他没有给自己评衔,把荣誉让给了部队将领。毛主席以身作则,周总理等人也纷纷放弃了授衔,于是在授衔仪式中,就没有看到毛主席等人被评级授衔。当然,他们的贡献无人不知,即便没有授衔,也不会掩盖他们为革命所做的一切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