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中原·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圆满闭幕:在中原大地尽享“诗和远方”

诗在中原·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圆满闭幕:在中原大地尽享“诗和远方”

00:00
13:34

9月2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举行闭幕式。至此,为期一周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圆满结束。

这是一场诗歌的盛宴、艺术的华章。

这七天,诗人、学者“诗想”飞扬、激情碰撞,沉浸在寻诗中原的热忱中,与广大群众尽享“诗和远方”。

开幕诗意昂扬,凸显中原艺术特色

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盛会。本届诗歌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有来有往有互动。不仅邀请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参与诗歌节,开展系列学术层面和专业领域的活动,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列群众性诗歌活动,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欣赏诗歌艺术、感受诗歌魅力、分享诗歌艺术成果。

本届诗歌节的主体活动包括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诗歌主题研讨会、诗歌采风创作和征集、群众性诗歌活动、诗歌主题剧目展演、诗歌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发布等,同期河南还开展了许多省内诗歌活动。

9月21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当晚举行的开幕式文艺演出,高度融合了朗诵、舞蹈、武术、戏曲、曲艺、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绚烂多姿、精彩纷呈,将盎然诗意传遍了中原大地。

开幕式现场,郑州市市长何雄表示,“中国诗歌节是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充分展示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中国风貌和中国精神。本届诗歌节在郑州举办,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河南、对郑州的充分信任,更是对郑州文旅文创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文化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促进中部崛起的生动实践。”

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诗歌节开始前,为更好地让全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参与,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精神、时代风采、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诗刊》社于8月5日组织开展“诗在中原·歌咏中华”主题诗歌征集活动。截至9月14日,收到了1800多名诗人的投稿。

9月19日,在郑州东站举行了“归去·来兮”诗歌文化雅集总结活动。通过“归去·莫愁行千里”和“来兮·今日又逢君”的分主题板块传达了对往来郑州的旅客诗意化的祝福。同时该区域在诗歌节期间也作为往来旅客的诗意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途经拍照打卡以及签名留念。

诗歌节开幕前后,郑州还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开展6台诗歌主题精品剧目展演,涵盖交响乐、民乐、朗诵、舞蹈、豫剧等艺术门类。9月22日晚上8点,郑州市豫剧艺术中心新编历史剧《杜甫·大河之子》在郑州大剧院首演,该剧是专门为诗歌节推出的精品豫剧,赢得了观众的肯定。

9月22日,中国诗歌节研讨会在郑州市图书馆举行,诗人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诗歌发展和新旧诗体的百年发展。

9月23日至27日,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洛阳、开封、鹤壁等地,诗人嘉宾进行了创作采风活动。在采风过程中,诗人嘉宾还参加了各地举办的诗歌主题活动,与中小学生、诗歌爱好者近距离交流,掀起学诗、读诗、写诗的热潮,创作推出一批赓续传统文脉、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诗歌作品。

挖掘诗歌资料,传承千年文脉。诗歌节举办期间,各地还举办了独具特色的诗歌活动,展现诗歌底蕴,共享诗意生活。如巩义市在“诗圣”杜甫出生地举办“故乡月·家国情”杜甫故里诗歌朗诵会、登封市举办“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新郑市举办华夏“郑”月明2023中秋音乐诗会等。

展现诗歌资源,提升文旅融合意义

9月24日,以“中华经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诗圣故里巩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以及中华诗词学会、黄河诗会的嘉宾会聚一堂,以诗为媒、以文通心,感念诗圣情怀,探讨诗词经典,共话文化传承与发展。

为扩大群众参与度,感受诗歌之美、推动诗歌走进寻常生活,郑州市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20多项,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诗意”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同时还开展了“诗歌进校园”系列活动。9月20日,《诗刊》主编李少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展诗歌名家专题讲座。

诗歌讲堂、诗歌校园、诗意空间……这些活动用诗歌传递正能量,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挖掘诗歌文化资源,让诗歌与精品艺术交相辉映。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创意推出了诗歌拓展活动,诗歌融合绘画、摄影、舞蹈、歌曲演出,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诗歌之美。

“诗情画境·星耀河洛”——赵曼水墨展、“诗韵中原·文誉华夏”书法绘画摄影展、“张鲜明的幻像世界”摄影-诗歌展,以及倾力打造的多部诗歌主题精品剧目展演,让诗意播撒到各个领域。

同时,本届诗歌节还设计了四条中原诗词歌赋主题旅游线路,包括跟着《诗经》,踏寻“风雅恒远”之旅;传唱“汉魏歌赋”,感悟“千年风骨”之旅;诵读唐诗,探访“重彩华章”之旅;沉吟宋词,体味“风情万种”之旅,与广大群众一起,尽享“诗和远方”。

共庆诗歌盛会,参与嘉宾走遍河南采风反响热烈

中国是诗的国都,河南是诗的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河南文学的光辉名片,灿若星辰的诗人、诗篇,造就了厚重文化,滋润了国人心灵,孕育了文化根脉。

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欢聚“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共享峥嵘文化,会谈悠久文明,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本届诗歌节举办前夕,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每一届中国诗歌节,都会极大推动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在郑州开幕的第七届诗歌节,对所有诗人来说都是一件喜事、一件大事。我相信诗歌节过程中的论坛活动、采风活动,都是为了让我们去了解中原大地的变化,了解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动实践。”

9月22日举办的两场诗歌主题研讨会是诗歌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各嘉宾畅所欲言,思想碰撞,为参会学者提供了关于诗歌的新思路。期间,青年诗人吕周杭用自己创作的诗歌《收获》总结了活动的意义:“果实在传递,幸福在分享中得到形状。”

参与采风的诗人嘉宾,分别奔赴巩义、荥阳、鹤壁、淇县、登封、新密、洛阳、开封等地,在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中发现了更多诗的灵感。

“蒙蒙细雨如同一种‘言语’来沟通时空的间隔,好像回到了杜甫的那个时代,去感受杜甫从出生到生命尽头的风华。”在秋雨中漫步巩义杜甫故里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狄力木拉提说。

“透过县衙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我看到岁月的变迁,看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痕迹,在这个痕迹的缝隙里面,也许就可以创作出一句、一首诗来。”在新密县衙,诗人、翻译家树才说。

时值“双节”,观看了“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丽伟表示,“无论是古典诗歌《满江红》,还是现代诗歌《天地之中》,爱国爱家之情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青年诗人苏笑嫣则称:“能置身于中岳嵩山之上,与大家共待一轮清辉明月,一起诵诗品茗,伴着诗歌雅乐在心中默默祈愿,我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中秋佳节。”

当提及这次诗歌节的收获时,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说:“这次诗歌节选择在河南举行,可以说是诗歌的一次规模盛大的返乡行为。不仅是中国新诗对诗词辉煌传统的回应和融合,更是中国新诗在历经百年探索,穷尽各种审美形态之后,必然迈向自身发展高峰、续写诗歌辉煌的最后冲刺。”他同时谈到,自己的诗人朋友在这次河南行中激发了很多创作灵感,有些已经转化为诗歌作品。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也总结道:“我相信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在中原大地的举办,会对整个中国未来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融媒创意传播,诗意与爆款流量完美交织

一周的时间里,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震撼力,为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典,将诗意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人心中。

截至2023年9月23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全网相关稿件3489篇,参与报道媒体123家,总传播量3.62亿人次,为诗歌节创作的歌曲MV《跟着诗经去河南》点击量超1.5亿。

其中,9月21日上午9:00,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联动河南省各县市主流媒体,发起“探访河南诗歌胜迹”联动大直播。长达7个多小时的直播活动中“探访河南诗歌胜迹”联动大直播,在央视频、人民日报视界、环球时报、腾讯新闻、搜狐、爱奇艺、优酷等47媒体及平台播出,累计播放量4377万余人次,截止目前回放数据仍在攀升。

9月21日晚,诗歌节开幕式在线直播,人民日报、央广总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大象新闻、顶端新闻、正观新闻等56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直播,阅读量共计5276万余人次。

截至9月28日晚,微博#诗歌里的美食#话题达2.4亿阅读,抖音话题#诗歌朗诵阅读量3.6亿人次、#诗歌鉴赏浏览量8270.6万。会议期间,#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宣传片来了#郑州公交推出诗歌主题站台#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来读读这些关于河南的诗#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七个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热点榜。

滋养城市文化,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文化动力

郑州——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和人文景观。

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在郑州得到了交融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独特的氛围,在千百年来孕育了灿若繁星的伟大诗人。郑州是座诗意之城,这里是诗歌的沃土,与诗歌有着密切的渊源。

本届中国诗歌节的举办,用诗意滋养了郑州的城市文化内涵,为推动郑州文旅强市建设、塑造郑州城市文化形象、扩大郑州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动力和支撑。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心灵的洗礼,诗歌节以丰硕的诗歌创作成果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让人们陶醉其中。诗人们以顶礼膜拜之态,向诗歌献上真挚的敬意。他们镌刻出了岁月的印记,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巍峨的山川,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好的愿景。每一首诗都是心灵之旅的起点,带领人们走进无尽的想象之境,感受到诗韵的奇妙魅力。

中国诗歌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文化自信的展示。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里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的诗歌文化深厚而博大,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融汇着民族的情感。诗歌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诗歌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享文化和传承精神的平台,让我们重新拾起笔,感受到逝去岁月的深情。

9月27日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的圆满落幕,下一届诗歌节将由浙江省承办,传承弘扬中国诗歌文化的大旗将在中华大地继续飘扬。

本届诗歌节的闭幕,并不代表诗歌盛会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开始。诗歌将继续传递美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诗歌节的胜利不仅仅在于这一周的盛会,更在于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和荣耀。

让我们怀揣绵长的诗意,以无尽的热情投身于诗歌的创作与分享,让诗歌的力量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点亮美好的未来。期待下一届中国诗歌节的到来,继续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最美丽的声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