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的真相,真的是欺骗我们太久:背后全是阴谋与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的真相,真的是欺骗我们太久:背后全是阴谋与利益

00:00
11:2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00年5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E.西摩尔的指挥下,从天津租界出发进攻北京。

虽然中国军民顽强阻击,但是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最终还是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起初,我们都以为是武器装备的落后是我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是随着研究的推进,这一观点的说服力越来越弱,越来越站不住脚。

我们发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后,是阴谋与利益的交织,武器装备只是个幌子!

那么,既然不是武器装备的过,我们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清军武器水平

纵观晚清的作战史,败仗比比皆是,追究指挥者的责任,没有一个指挥官不把作战失败归结为武器装备落后。

李鸿章在鸦片战争之后,大放厥词:我们军队数量虽然占优势,但是与敌人相比,武器水平悬殊太大,战争之所以失败不是指挥战略上的失误,是武器的落后。

此后,曾国荃对阵太平天国,失败后上书诉苦说道,敌人所用武器锐利非凡,是我等的几倍之多。

他们一个一个的把失败引到武器方面。

乃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清朝军队作战失败后也说是武器落后,清朝的武器果真如此落后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几十年间,难道清朝的武器一直没有更新过吗?

如果此前是无知,那么之后已经跟列强交过手了,武器装备还是一如既往的跟不上人家,难道大清朝一直以来都在坐以待毙,等着人家上门欺负吗?恐怕事实并不如此!

随着越来越多史料的面世,我们对于晚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随之我们发现晚清的武器装备并不是一直以来诸多影视剧所宣扬的那样不堪一击。

我们不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了解一下清朝军队的装备情况。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军队作战使用的武器主要以冷兵器为主,也即主要是大刀长矛,辅之以大量的抬枪、抬炮。

而且据了解,抬枪、抬炮是鸦片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军队虽然大量配备了这种武器,但是在战场还是处于下风,是因为这种武器笨重。

据史料记载,抬枪全长可达2米之多,重达十三公斤,如此庞然大物不仅影响了军队的行军速度,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使用。

此外,精准度差,后座力强也是它退出战场的原因之一。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有识之士便看到了清朝的军队装备与列强之间的差距,上书要求改进武器。而朝廷也很快给了回应。最好的见证便是淮军武器的更新。

淮军作为我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它的武器装备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清朝军队。

那么,淮军的武器又是怎样的?

1865年左右,淮军人数此时尚不足6万,但是配备的洋枪却有三、四万杆,也就是说平均一人差不多就有一杆洋枪。

这样的装备水平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到了1870年左右,淮军的武器装备再一次更新。

西方的先进武器涌入,淮军优先配备,主要有英国的马梯尼、德国的老毛瑟等,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武器了。

随后,到了甲午战场上,淮军得到了江南制造总局145门后堂大炮的装备。

而八国联军侵华与甲午战争所差不过几年,也就是说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军的武器装备水平比起甲午战争时期只会更强不会更差。

那么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归结到武器的落后上是不是过于牵强了?如果执意如此,洋务运动开展的意义又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开展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以魏源为代表,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而不幸的是我们经历了残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句口号的重要性。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朝在剿灭了天平天国,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但是见识过太平天国枪炮的威力,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贪婪嘴脸的清朝大臣,如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并不敢沉迷于这短暂的和平之中。

他们很清楚,大清帝国,危机四伏,他们不能也不敢继续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必须加快脚步赶上资本主义国家的脚步。

于是,1861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桂良等人上奏朝廷,推行一套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

洋务运动的大幕由此拉开,而且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闻名中外的辛酉政变,此后慈禧太后更加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大臣,这也让洋务运动的顺利推行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慈禧的支持下,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这场运动前期侧重自强,后期侧重求富。

在力求自强的前期,洋务大臣们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工业生产,其中主要其中主要以军事工业为主。

这一时期出现了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由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这些工厂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军的装备情况。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

我们只是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并没有引进大量人才,当这些机器出现故障时,我们除了惊慌失措没有任何相应的解决措施,只得高价聘请洋人。

如果能顺利请到洋人高价也可以接受,就怕这时偏偏请不到洋人,或是请到的洋人坐地起价,还怕这时请到的洋人,不认真工作,随便应付。

洋务大臣意识到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于是开始兴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其中,典型的学堂就是京师同文馆。

除此之外,在洋务运动中,还创办了近代的海军和陆军,其中军队的典型代表便是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的北洋舰队。

洋务运动在后期“求富”阶段主要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如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左宗棠的兰州织呢局等。

虽然洋务运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并没有真正从水深火热中解救清政府。

究其根本是因为洋务运动没有触动清政府的本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瓦解。

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同时满足了日本人的贪欲,也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侵华是最好的证明。

八国联军侵华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还额外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等条件。

这极大的刺激了列强的野心,助长了他们也想在华夏大地上分一杯羹的贪欲。

与此同时,割地赔款的条约极大的刺激了国人,惊醒了一众国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而且为了赔偿军费,清政府层层盘剥百姓,加紧搜刮民膏民脂,这对本就不堪重负的老百姓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成员以打击列强为目的,先后多次和洋人发生冲突,打死打伤洋人无数,引起了洋人的高度不满,几次向慈禧施压要求剿灭。

但此时的慈禧对列强满腹怨气,并没有听信,反而还听信臣下,将义和团引入北京城。

慈禧自诩下得一手好棋,想让列强和义和团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精心不好的局最后害了自己。

列强见多次警告无用,便集结起英、美、德、日、法、俄、意、奥等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

1900年5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兵,目标直指北京,却不想途径廊坊时,遭到义和团得顽强阻击,损伤近300多人,而后不得不退回天津稍作休整。

随后,接到援军得联军,在天津休整完毕再次进攻北京。

这次八国联军先后贡献占领了大沽、天津等地,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家眷西逃。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公然允许士兵在北京城内纵火抢劫,奸淫掳掠,还规定期限为三天,但实际上这场惨无人道的抢劫持续了8天。

他们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罪行!这时,人们不禁要问清政府的守军都去哪儿了?

是啊,都去哪儿了,在列强攻入北京的时候,几乎都弃城而逃了,其余不甘失败的,与敌人殊死搏斗,壮烈殉国了!

还有部分诸如李鸿章等人,抗命拒不奉旨,在东南观望呢!

所以说,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不在武器,而在慈禧、李鸿章等人的勾心斗角!

他们各打各的算盘,慈禧想利用李鸿章的下属抗击列强,而李鸿章想保住自己的下属。

这次战斗的失败不能完全归结为武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清廷的腐朽!

结语

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之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历史事件,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能以偏概全,以假乱真!

对于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更要辩证地看待。客观来说,它们加速了清王朝地灭亡,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的近代化历程。

不过,在国家危难之时,也有更多的仁人志士的不断尝试和探索,我们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找到社会主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糖味奥梨奥

参考文献:

1.董蔡时;王建华.关于甲午陆战中清军的武器装备[J].江海学刊,1995,:.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0151rbtg

    前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