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推断为大觉寺遗址,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初步推断为大觉寺遗址,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00:00
03:46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包括北京金中都遗址在内的4项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其中,金中都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经历两期营建,轴线、朝向保持一致,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这也是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的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2020年至202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考古研究院对西城区右安门内的金中都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7000平方米,发现早、晚两期建筑组群。本次发掘地点在历史上处于辽南京开阳门外东南隅、金中都外城东开阳坊内,西距皇城约900米。

早期建筑在淤积层上夯筑黄土台基,台基上挖槽夯筑磉礅,再做台明放柱础起建殿堂。这种做法符合宋《营造法式》记载。该建筑组群是四面房屋围合式院落,南殿保存较完整,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面宽26米,进深13米,前面带月台。

晚期建筑组群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南北两座大殿和东西对称的廊房组成,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南端1号大殿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凸”字形,为前方带月台的近方形建筑,主体建筑通面阔22米,进深20米,月台长14、宽10米。根据柱网结构推测该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其体量与目前已知的金代皇家三开间建筑体量相当。北端2号大殿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7、南北宽约12米,推测该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院落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廊庑式建筑,均南北通长26米,面阔五间。东侧基址保存较好,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进深约10米。四栋建筑各自独立,又通过连廊或道路彼此相连通。院落中心为公共空间,以十字甬路串联各栋建筑。

遗址北侧发现辽南京南护城河,东西向,揭露宽度9米,其余部分叠压于现状道路下。遗址出土了玉册、仿铜瓷礼器、龙纹瓦当、云凤纹瓦当、琉璃瓦件、铜印、宗教塑像等遗物,其中玉册、仿铜瓷礼器是皇家祭祀礼器,龙纹瓦当和琉璃瓦是高等级建筑的标志。此外还出土了大宗定窑、钧窑、磁州窑等窑口的瓷器,以及煤、铜器和铜材、铁器、骨器等遗物,反映了金中都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状态。

根据地理位置、地层关系、建筑规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早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辽至金大定年间,晚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金大定至金末元初。根据《元一统志》、《湛然居士集》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断早期建筑与建于辽代的义井精舍有关,晚期建筑与大定年间的大觉寺有关,是金代皇家寺院,是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的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建筑组群的发现为了解金中都的里坊布局、城建规划提供了依据,为推动金代庙制和礼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也为研究金中都的手工业生产、商贸形态、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资料,进一步从考古学视角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