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取得多项突破,这届科考队带回北冰洋哪些“秘密”?

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取得多项突破,这届科考队带回北冰洋哪些“秘密”?

00:00
04:15

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抵达上海

标志着本次北冰洋科考

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考察顺利结束

《新闻联播》带你了解

历时78天、总航程15000余海里的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

多项试验首次在北冰洋开展

对优化完善我国海冰模式很有意义

本次考察在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

加克洋中脊和北极点区域

围绕环境关键要素

长期观监测、洋中脊调查等

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工作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首席科学家陈陟介绍说

“我们这次科考

无论是在长期业务化的观测监测方面

还是国家的重大科研计划方面

都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

海冰内应力浮标

海冰光学的剖面浮标

还有次网格尺度的浮标阵列

都是首次在北冰洋试验

有助于我们精细化地了解

海冰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

对我国海冰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完善

都很有意义”

“雪龙2”号首次抵达北极点

填补我国相关区域数据空白

据了解

此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成果丰硕

在自主装备研发、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

取得多项新突破

在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方面

共计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

完成6个短期冰站

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

开展了海面气象、冰区海冰

和船舶应力测试等工作

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

洋中脊调查方面

完成海底地震测量、地质取样等

在内的8项作业

同时

成功完成布放回收

7台海底大地电磁仪和5台海底地震仪

其中地震仪回收率100%

刷新高纬密集冰区回收纪录

在科学研究方面

完成海冰、环流等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

首次开展海冰厚度无人化智能观测

首次开展多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海冰观测

获取了长时间连续的高分辨率

生态环境信息

为北极快速变化下北冰洋生态系统

快速响应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在国际合作方面

首次在北冰洋考察中开展了中泰合作

为全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治理

提供借鉴和参考

围绕重力磁力等多种测量方式

进一步深化了

中-俄加克洋中脊地球物理合作调查

为双方共同开展

北冰洋地质构造研究合作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科考过程中

“雪龙2”号首次抵达北极点

开展冰站调查和海洋综合调查

这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该区域

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

在北极点区域的数据空白

进一步验证

我国自主建造的

破冰船破冰和调查能力

为高纬冰区航行和开展科考作业

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领队王金辉说

考察任务的

圆满完成以及取得的突破

进一步提升了我国

在北冰洋的环境保护、污染物评估

以及北极快速变化响应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国家

在认识北极、保护北极方面的能力

来源|新闻联播

编审|郑宗敏 实习生谢雨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