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民宿“被涨价”,平台算法岂能变“算计”

正观快评:民宿“被涨价”,平台算法岂能变“算计”

00:00
03:17

“我680元的房间,国庆给我调到2780,真有人下单我都不敢接。”近日,一民宿老板吐槽平台悄悄涨价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

据河北广播电视台9月25日报道,浙江丽水,一民宿老板打开某平台自家民宿价格页面后,被吓了一跳。原本680元一天的客房,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平台调整为了国庆特价2780元。民宿老板表示,“该客房已下架,不然别人以为我们宰客。”

按照民宿商家的描述,自己本没有涨价意愿,但却被平台悄悄改价。如此一来,商家据此增加收入,平台赚取更高的佣金,只有消费者成为了待宰的羔羊。对比此前部分平台利用个人消费信息,对个别消费者“杀熟”,此番对所有消费者的普遍涨价,算得上是全范围“杀熟”。虽然不排除商家有自导自演作秀的嫌疑,但是,平台究竟是否能擅自改变商家定价,值得探究。

对此,自称有民宿经营经验的网友分析称,这可能是民宿老板设置了系统自带的节日价或者远期保护价。也就是说,商家可能在无意间,将价格调控的权限交给了平台算法。正因如此,平台才如此“贴心”地帮助商家,通过大数据计算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极限,再基于平台算法对价格进行智能调整。

大数据的如此调整,真的能为商家争取到最大利益吗?客观来说,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由于人们出行意愿在节假日期间的爆发性增长,急转直上的需求曲线与静止供给曲线的交点,必然是更高的价格。在节假日付出更高的旅行成本,这是大部分游客都有的心理预期。

但是价格的上涨不能没有限制,大多数商家出于对长期口碑的考量,会自觉控制价格上调的幅度。而一旦将定价权交给平台算法,价格的上浮空间就完全脱离了基于长久经营的考量体系,形成一种几乎无上限的短视涨价现象。这不仅突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击穿了其心理防线。

平台基于算法“算计”消费者,实际上是一种竭泽而渔。平台本身充当了信息中介的作用,并依赖用户与商家聚集形成的网络效应进行盈利。如今,过于“智能”的定价系统,伤害了消费者的钱包与商家的口碑,亦消耗了双方对平台的信任。

有网友就建议,订民宿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觉得价格合适再预订。言外之意,就是越过第三方平台这个中介,回归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的传统渠道。说到底,平台的算法可以用来助力商家进行精准化营销,但绝不该用于试探消费者底线。

需要第三方平台引起注意的是,与酒店民宿等商家一样,自己也是市场参与者,部分商家深谙的长久经营之道,平台也应予以重视。“算计”消费者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高额抽成,从长期看,却可能遭到自我反噬。此外,第三方平台的悄悄调价的行为,也应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绝不能让算法成为“算计”消费者的“法外狂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