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三峡库区“清道夫” 用坚守换来一江碧水向东流

刘松:三峡库区“清道夫” 用坚守换来一江碧水向东流

00:00
08:17

每年7、8月,正值长江主汛期,浑浊的江水裹挟着各类漂浮物奔涌东流。

早上7点,长江重庆万州段江面,清漂工人刘松身着橘色带有反光条工作服,走进了熟悉的操作室。在做完一系列安全检查工作后,刘松启动“江洁003”自动化清漂船,与岸边的同事打完招呼,清漂船也就缓缓地驶出码头,开启了刘松一天的清漂打捞工作。

万州,位于长江三峡库区核心,也是库区最大的城市。这里产生的生活垃圾,与上游江水带来的各类垃圾汇聚在一起,给江面的清漂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作为年轻的“老清漂队员”,刘松早练出一双“火眼金睛”,透过船舱内的挡风玻璃观察数秒,他便能精准发现哪个方向有垃圾需要清理。

工作中的刘松。

“从人工打捞到机械化清漂船的引入,清漂作业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变得轻松、高效了不少。”原本有些拘谨的刘松,一说到他的工作经历,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被舅舅的故事“种了草” 甘做母亲河“守护者”

2003年6月,三峡水库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135米。尽管这只是三峡工程“小试牛刀”,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长江,已然改变着亿万年来奔涌向东的态势,水流速度减缓,江水自洁能力降低,导致各类垃圾漂浮物增多。

如果不及时清除,势必会影响峡江段的水质和航道通畅,甚至冲击着三峡大坝。重庆沿江各区县,纷纷组织起各自的清漂队,“不让垃圾流到下游去”,一场保卫母亲河水质与生态的“持久战”就此展开。

刘松说,他当清漂队员的想法,是舅舅给“种的草”。“舅舅是我们万州的第一批清漂队员。”刘松说起舅舅的事,颇有些自豪,“看到他和那些老队员每天在江上成船成船地打捞垃圾,很辛苦,真的让我很受教育和感动,我自己也想为母亲河尽一份力。”

2009年,对于刘松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之前,刘松在重庆主城区从事广告行业。也就是那一年,万州区江洁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规模向社会招聘清漂队员。得知这个消息后,刘松经过反复考虑,下定决心辞掉了在主城的工作,收拾好行李返回万州,应聘成为一名清漂队员,担当起长江生态“清道夫”的角色。

从2009年到2023年,一晃14个年头,刘松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江上度过,只要江面不起大风,我就要和同事们驾清漂船准时出航。”而多年的清漂工作,把这位原本皮肤白皙的小伙子,磨成了肤色古铜的中年大叔。

过去的人工打捞船。

“我刚加入清漂队的时候,清漂船多数是由普通渔船改装而成,每条船上一般配备三人,掌舵人在船尾操控方向,另两人站在船舷边一瓢一瓢地打捞垃圾。”在讲述自己多年前的打捞经历的同时,刘松还来到一艘人工清漂船的船头,抄起一杆网舀,顺水网起一大片树枝,翻倒进装垃圾的船舱,动作一气呵成。

“原来的人工船,条件很差,特别是夏天很恼火,甲板上的温度可以达到六七十度,不仅烫脚,还把大家个个晒得黢黑。”刘松说,比起被太阳晒,清漂工作本身远比想象中更辛苦,因为是人工作业,清漂队员们必须用网舀一瓢一瓢地把垃圾从江中捞出,提竿、打捞、装船……简单一套动作,他们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一网舀垃圾大概有二三十斤重,每天打捞完垃圾,双手都酸痛,工作完回到家,累得饭都不想吃,只想倒头睡觉。”

为此,刘松总结了12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

装备自动化清漂船 “清漂作业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

“我们要负责长江干流万州段80.3公里以及万州辖区内25条次级河流的清漂工作。重点打捞作业点包括长江支流武陵河、瀼渡河、新田河、沱口河、苎溪河、猫儿沱、大周溪7个区域。”谈起清漂作业,万州这片水域的每个犄角旮旯,刘松都“门儿清”。

辛苦的人工清漂,着实让刘松和同事们吃了不少“苦头”,好在他们终于迎来了“鸟枪换炮”的时刻。2013年,万州区相关部门从德国引进了第一艘自动化的清漂船,投入到长江清漂工作中。刘松和同事们也由此告别了人工打捞,变为全新的机械化操作。

机械化清漂船已成为长江万州段清漂作业的主力军。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松仅用10来天的时间,便学会了如何驾驶和使用机械化清漂船。操作台上“左摆臂”“右摆臂”“摆臂运转”等数十个按键,刘松把它们的位置熟记于心。

驾驶着清漂船,刘松和同事们在江面上巡查,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远处漂浮着的一堆树木残枝。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和机械履带“咔咔”的转动声,也就几分钟时间,漂浮的树枝被“抓进”垃圾舱内。

“这种机械化专业清漂船是通过履带滚动循环作业进行清漂,特别擅长清理成片的漂浮垃圾,就如同在江面‘扫地’一样。”刘松颇有些骄傲地介绍道,特别是“江洁003号”和“江洁006号”,履带宽度达到了2.5米,一般只需经过一次,就可把履带覆盖范围内的成片垃圾“一扫而光”,换来一泓清爽江水。

在刘松看来,江面清漂工作就是和垃圾比“赛跑”,如果没“抓住”它们,“垃圾就会顺着江水‘跑’到下游去,那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我们就是要对万州这段江面的清洁负责。”刘松还算了笔账, “机械化作业让我们现在的清漂工作比以前轻松了不少。万州原来有30至40条人工打捞船,每条船的日打捞量在10吨左右。现在,一艘自动清漂船一天就可以打捞40吨左右的垃圾,大大提高了效率!”可即便机械化清漂船提高了工作效率,刘松也丝毫没有压缩自己的工作时间。从早上6点半登船检查,到7点出船,一直忙到垃圾装满整船,他才会返航。

刘松正在操纵机械化清漂船。

对于工作不松劲,并不太善于表达的刘松是这样说的:“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儿子为妈妈洗头,我们为长江清漂,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清漂码头陆续建成 清澈峡江水浩荡出三峡

据万州区环卫处负责人介绍,目前,万州区共有20艘船只用于清漂作业,包括2艘全自动化清漂船、2艘小型机械化清漂船,以及1艘垃圾中转船和部分人工打捞船。仅在长江万州段,负责江河清漂的工作人员就有40余人。

数据显示,近3年来,万州水域清漂队共出动清漂船只1.2万船次,作业人员3.9万人次,打捞转运清漂垃圾2.8万吨,清理消落区各类垃圾0.8万吨,保证了万州水域“江清岸洁”的工作目标。

而进一步提升清漂作业效率,改善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垃圾漂浮物问题,重庆正在沿江区县建设清漂专用码头。目前,奉节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等多个沿江地区的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暨清漂专用码头相继建成投用。

站在长江边举目眺望,东去的江水与两岸青山结伴对映,美丽江山画卷正是对清漂工人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机械化清漂船正在作业。

傍晚时分,刘松又结束了当天的清漂作业,他站在船头回望着江水,喃喃自语道:“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个不想长江上没有垃圾漂流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