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参译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余留积怨,即使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得道之人保存借据存根,但不向人索取偿还。 有德之人就像掌管借据的人那样宽待,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计较。
自然规律没有偏爱,总是亲近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相似。真正的善是无偏爱的,但有德之人,也就是善良之人,是会得到老天的眷顾和帮助的。这并不是老天要偏爱善良有德之人,而是因为“德”本就是一种自然属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是“道”外在的体现,上天自然眷顾和护佑有德之人。
风一居士 回复 @风中的云在飞:
德者,得也,依道而得,道的体现。
风一居士 回复 @1331506zcca: 欢迎收听,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