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年修缮再现乾隆御制八景,团河行宫开园迎客

历经十余年修缮再现乾隆御制八景,团河行宫开园迎客

00:00
06:01

曾被乾隆御制皇帝“团河八景”诗词,享誉“皇都第一行宫”的团河行宫,经过十多年的保护性修复,于9月24日面向公众开放。这个掩藏在郁郁葱葱中的皇家行宫,娓娓道来了一段关于南海子苑囿的故事。

南海子最大行宫,兼具水利军事等多重功能

要说团河行宫,不得不说的就是南海子。南海子也称南苑,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家猎苑。明清时期的南海子,面积之大,足有三个皇城大小,设有九座苑门,内建四座行宫,即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和团河行宫,也就是如今的旧宫、新宫、南宫和团河行宫。

在南海子的四座行宫,如今有三座分布在大兴区。坐落在西红门镇的团河行宫,是这四座行宫中修建最晚的行宫,但却是规模最大、园林艺术价值最高的行宫。

古时的南海子苑囿具备多功能,不仅仅是猎苑,也是当时居园理政的中心,还兼具水利、军事、粮蔬供给等多重功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表示,南海子地区初为金元练兵狩猎之地,后为明清皇家苑囿,清代康乾盛世,北置三山五园,南兴皇家苑囿。团河行宫是南海子苑囿中的代表建筑,除了豪华阔大,还重在乾隆皇帝以此为居园理政之所。

乾隆四十二年,团河行宫营建时,正值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国库充盈,汲取了江南园林以景取胜的建筑布局,匠心巧妙之处更在于,融合疏浚河道的水利功能,通过理水、堆山处理水土关系,造出园林山水格局,是个兼具审美意义的水利工程。

乾隆御制诗中就特别强调了,团河行宫整理水利目的这一点,即通过团河流出来的清流冲刷永定河的浑水。在团河行宫的展览上,还展示着一张清148年团河行宫地盘的画样,在这张画样上,团河行宫的西湖水正是与南部凤河连通。

经过五年的建设,团河行宫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占地约500亩,成为“皇都第一行宫”。此后,皇帝要出巡、拜谒时,团河行宫也成为必经的站点,回到这里进行休整。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曾前后三次到团河行宫。

历经十年修缮,团河八景再现

清朝末年后,南海子衰落,苑墙逐渐残破,南海子地区的也被招田垦荒,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庄园。之后,团河行宫也屡遭劫难,曾遭八国联军洗劫,1949年,北平解放后,行宫内仅存翠润轩、御碑亭、船坞和云随亭。2001年,团河行宫遗址被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团河行宫启动修复工程,历经十余年,完成阶段性修复任务,让这座200多年的皇家第一行宫,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团河行宫以团泊为中心,是凤河的源头,分为东西二湖,西湖更大,与南部的水泊相连,直通凤河。团泊周围分布诸多建筑,东湖沿岸建有鉴止书屋、群玉山房、镜虹亭、石板房、钓鱼台、湖中心岛上建有翠润轩;西湖沿岸有漪鉴轩、珠源寺、御碑亭、狎鸥舫、归云岫、四方亭等建筑。

团河行宫的团河八景最为出名,乾隆皇帝曾为璇源堂、涵道斋、清怀堂、漪鉴轩、镜虹亭、珠源寺、归云岫、狎鸥舫八景,御笔作《团河行宫八景》诗。其中归云岫位于行宫西北角砂山之巅,云与岫对应着水的不同形态运行转化,将功能性的水利工程,赋予了园林精神,从乾隆诗作“假山既可称云岫,何必真云不可归。设果为霖自肤寸,继沾诚足泽农禨。”也可窥知一二。

团河行宫讲解员李家驹向记者介绍,这次行宫的修复,匠人的技艺非常精湛,许多工艺也很考究,像这处二宫门上的旋子彩画,是官式建筑的特色,当时的皇家园林是由样式雷来做样,有相关的存档,这些工艺也是按照原样进行的复建。

新国门文化地标,文创展出有看头

试运行期间,团河行宫开放北京南海子苑囿文化、大兴历史、文化交流等三大展区以及团河八景,并设置样式雷专题展,第二届新国门工艺美术展、民间收藏展等临时展览。

游客进入大宫门的侧边,曾是军机处所在地,修复后成为南海子苑囿博物馆,向游客展出北京南海子苑囿文化。公园导览中推荐的游览路线,游客可以从大宫门入园,走二宫门,经璇源堂、涵道斋、漪鉴轩等景点,再到翠润轩,赏东湖,至西湖一圈。李家驹表示,游客游园,逛园子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搭配讲解可以更加了解行宫的文化,用时会增加。

“我们通过半年时间,对团河行宫的展览陈列、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落成北京市南海子苑囿博物馆和北京市大兴区博物馆。”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耿晓梅介绍,这两馆的落成,填补了大兴区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让游客感受到昔日的行宫今天的博物馆,逐步形成大兴区南中轴博物馆集群,为建设博物馆之城添砖加瓦。

特别的是,团河行宫还设置了游园盖章,游客可以免费打卡盖章,还同步设计了团河行宫的纪念信封。后续,团河行宫还将推出更多文创产品,传播团河行宫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