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登上亚运开幕式,不只是一个暖心故事 | 新京报快评

山里娃登上亚运开幕式,不只是一个暖心故事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51

“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用拼搏挥洒每一刻,为胜利而欢呼,为勇气而高歌……”

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总会有孩子们登台亮相,万众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也有这么一群深情歌唱的红衣少年特别引人注目。

据报道,这12名与全场表演者、运动员、志愿者和观众一起唱响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孩子,都来自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的“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

歌声回荡夜空、直抵人心,这一刻,这些来自浙江西部山区的孩子们的笑脸,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样的一幕,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也似曾相识——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般的嗓音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向世界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舞台惊艳的背后,是孩子们的艰辛付出。杭州亚运会上亮相的红衣少年,从今年6月下旬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选拔,到站在开幕式“大莲花”的舞台上,12个孩子一起走过了难忘的近100天:整个暑假都投入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几乎天天早出晚归;在排练间隙,孩子们还要完成作业、温习功课……

山里娃能登上亚运大舞台,当然是孩子们的莫大幸运,但也并不偶然。因为,早就有人在这些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2011年,指挥家陈琳、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来到黄泥岭村,决定通过公益音乐教育,为山里娃开启音乐梦想的大门。2013年,“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正式成立,邀请了一流音乐专业教师及其他名校教师,教山村孩子器乐、声乐、舞台艺术等课程。

同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被黄泥岭村风光吸引,随后“陈其钢音乐工作坊”也在这个小山村安家落户,全国各地的音乐人纷至沓来。

无独有偶,“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之所以能登上北京冬奥会的大舞台,也与一位名叫邓小岚的退休老人长期志愿教山里娃学音乐密切相关。

正是有了这些燃灯者的奉献,乡村孩子得以圆了音乐梦,这些山里娃也得以走上各种舞台,参加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多次亮相遂昌“汤公音乐节”,与各路音乐“大咖”同台表演……乡村艺术教育让山里娃在美轮美奂的舞台上,如乡村大地绿水青山间的花朵般,尽情绽放。

艺术教育可以涵养“美丽心灵”,这绝不是考试分数所能衡量替代的。但现实中,一些农村中小学因为观念、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艺术教育成了一大短板。乡村孩子不同程度缺失艺术教育成了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

学业上的弱势,或许可以通过个体后续的发奋努力适当弥补,但艺术教育很难“无师自通”,一旦错过了启蒙的最佳时机,很可能就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因此,山里娃登上亚运开幕式,也不只是一个暖心故事。山区孩子的艺术梦,爱心人士的奉献固然值得倡导与肯定,但要让更多乡村孩子的艺术梦“同爱同在”,更有待有关部门持续发力。

在“五育并举”理念下,艺术教育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信随着投入加大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会有更多乡村孩子的艺术梦被点燃并得以绽放。到那时,乡村艺术教育也就开出了璀璨花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