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月前,微博上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热搜:
重庆妈妈偷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很简单。
重庆一名女学生佳佳今年高考考了563分,希望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但妈妈希望她去当老师留在重庆,于是母女俩一同上演了一场:
妈妈强迫女儿填定向师范专业,女儿自己悄悄改了志愿,并且拿到了中戏的录取通知书。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想不到妈妈在女儿入学前几天,把所有材料都偷偷带着消失了,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对不起!!!
可以想象当时这位女生的内心,是多么地崩溃和绝望。然而事件再次反转。
有媒体联系到了当事人佳佳,她表示妈妈已经同意自己去中戏上学了。
然而认可的方式并不是找到了行业内人士问了一下,而是选择把命运交给菩萨。
这位母亲算了第一卦,结果显示女儿可以去北京。
然后又算了第二卦,结果依旧是可以去北京。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事情还是得本土神仙们各司其事、分门别类管理,否则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知名学者易中天,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过一件趣事。
他在四川成都时见到一位家长在拜文昌菩萨,还嘀咕了一句:哎哟,不知道今天拜对了没有?
易中天听后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上前去问:你要干什么?来拜菩萨?
这个男人用一口标准的四川话回答说:我的娃要考大学噻,我来拜拜。
易中天赶忙回答:对了,文昌菩萨就管高考!
谁知道男人下一句说:
你不晓得,我娃考得是斯坦福噻!这个文昌菩萨懂得英语不?
易中天很意外,接着又说:这个嘛,建议你去拜圣母玛利亚。
男人再次反驳:我晓得,她懂英语,但是不知道她懂不懂四川话噻。
可悲又可叹。
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总是全心全意为子女服务,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
同时,他们似乎对子女的整个人生,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掌控欲。
每当子女想反驳或者追求自由的时候,父母大概会说:
我是为了你好。
重庆女孩佳佳在自己的小红书里提到,母亲总是希望全方位掌控自己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
不准住校、不准吃食堂的饭菜、经常辱骂殴打、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
这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堪称伟大。
她几乎放弃了个人生活与工作,一心一意为女儿活着,以为自己这么做能得到女儿的理解。
然而就是这种24小时监控式的生活,让佳佳人生的前18年,必须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家反而没有一丝松弛感,时时刻刻神经紧绷。
母亲偷走女儿通知书,是长期以来双方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母亲不让女儿去中戏读书的理由有三条:
1.离家太远
2.戏子不上台面
3.当老师不用看人脸色
这三条单独拿出来,或许都多少有一点点道理,然而却忽视了女儿自己的感受。
退一步看,母亲即使有反对意见,心平气和地与女儿商量一下,才是更好的选择。
女儿年纪也不小了,即将开始大学生活,要开始学会为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承担后果与责任了。
表面上,中国式家长口口声声说着:用心良苦、为了你好、永远爱你。
内心想的却是:这么做才对、你都得听我的、那么做不行。
父母可以选择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们通常别无选择。
爱的越深,越要倾听对方的话,尊重对方的选择。
在合适的时候放手,把孩子们的人生还给他们。
最近TikTok上,也有一个视频火出了圈,是一对华裔母女的对话。
一位女演员邀请亲妈录节目,女儿尽全力解释自己偏黑的皮肤、厚嘴唇,在美国很受欢迎。
母亲听完反而略带嘲讽地说:
那你还是个美女啦?
女儿一次又一次地反问母亲,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自己说的话?
母亲只是笑着回答说:
你一直都是个小黑妞、小丑妞,我们会说你是猪拱嘴,像猪嘴一样的感觉。
这一整套教育模式,中国家长与学生们,可太熟悉不过了。
TikTok上的女演员并非无名之辈,她叫梁娇颖。
梁娇颖是当下美国最炙手可热的脱口秀演员,也是TikTok上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之一,粉丝量过百万,短视频播放量超3.5亿次。
这对母女的相处模式,在中国也相当常见。
国内外网友纷纷将这类父母称为:
东亚父母。
东亚父母的特长是扫兴,尤其是自家孩子跑来倾诉烦恼的时候,得不到安慰与鼓励,反而是一顿冷嘲热讽。
子女遇到了困难想对父母说,结果他们总是先来一顿打压和否定。
孩子遇到开心快乐的事情,想和父母分享,父母总是两句话就能让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找到新的缺点与问题。
东亚父母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质疑、批评、反问甚至谩骂下一代。
终于有一天,父母发现自家孩子和自己一点儿都不亲近,既不了解孩子喜欢做什么,更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些什么的时候。
于是他们终于意识到:
出大事儿了。
亲子关系到了这个阶段,想要挽回已经太迟了。
一批又一批的80、90后子女,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东亚父母式教育后,选择永不和解。
一部分年轻人,甚至主动选择断亲,不和家里亲戚有来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认为,断亲现象本质上是伦理原则和契约原则之间的冲突。
王老师对断亲的完整论述是:
随份子对于原来的长辈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从城市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来说,他觉得没道理无法理解,所以这样呢就终于让那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又返回城市,尽量地跟家乡的亲属保持距离。
也不是真断了,还是承认这是我的伯伯,那是我的叔叔,但是我们不在这种亲属关系当中,建立伦理上的责任、伦理上的权威,他拒绝了,我们还是在平等交往。传统的宗族伦理纽带,把它断了,亲情还在他心里。
父母们遵循的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不被下一代认可。
自然也无法传承下去,年轻一代选择主动远离亲戚,甚至疏远父母。
两代人,有冲突、矛盾、不同的价值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都很正常。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无论如何。
请让创伤在80、90、00后们这一代年轻人这里终止。
父母与孩子相处之前。
先把他们当做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
一个有思想、有性格、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
不要成为,那种人人喊打的,东亚父母。
从小到大,檀香们有没有遇到过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东亚父母到底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为什么隔壁家孩子总是最优秀?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的跟机器人播报一样差
这理论不敢苟同,被西化.
机器人还是要不得
这个货是人大代表吗?怎么就能代表中国家长?那个组织认证的?谁选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