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新农人丨崔天鋆:当好田间地头的“项目经理”

“京·彩”新农人丨崔天鋆:当好田间地头的“项目经理”

00:00
04:58

这个9月,31岁的崔天鋆头顶白发比一年前又多了些。9月中旬,草莓苗刚刚定植,他又着急去布置农民丰收节的场地,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手上的活儿不断,似是被工作所束缚,但崔天鋆说,自己心里其实是自由的。

崔天鋆担任负责人的昌平兴寿镇的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是昌平最早种植草莓的专业合作社之一。合作社所在的园区,也是崔天鋆成长的乐园,过去几年,他带着从父辈手中接管来的合作社不断前行,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办起田间学校,服务带动着周边500余位农户,每年还能把约400万株草莓种苗送往昌平草莓种植者的大棚。秋收节就要到了,崔天鋆的收获不仅停留在草莓大棚里、体现在带村民种草莓致富上,也收获了乡亲们给予他的认可和信任,让这位低调“佛系”的新农人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农二代”在田间长大

京郊的村落间,少见年轻面孔,崔天鋆是为数不多长在田里的“农二代”,20岁前的所有假期,都是在田间度过的。时间倒回十几年前,昌平兴寿镇的农田上还未“长”出一栋一栋的草莓温室大棚,崔天鋆童年记忆里的田野间,是连片的麦田、玉米。父母看重学业,少有需要崔天鋆下地干活的时候,那些与父亲捋麦穗、喂鱼塘的画面,只如星星点点,镶嵌在回忆中,点缀着一个又一个寒暑。

几乎没有哪个长在村庄的少年不曾向往城市。2016年,即便学了与设施农业相关的专业,崔天鋆还是选择了城市里的工作,他说那时候“走出去”就像执念,大学毕业那年,自己与同龄人一样,面临抉择时都会向“外面的世界”倾斜。城市里,稳定的收入、固定的假期、规律的作息吸引着他,这是一种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当“上班族”的日子曾让崔天鋆穿梭在楼宇间,感受过早晚高峰通勤的人潮,但其实这场“城市体验”只持续了一年,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在田地里长大的青年。

2017年,崔天鋆正式投入到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工作中。他长在田间,可真正的管理和农资运营,都是在此后的一两年间学会的。除了技术和业务,同时熟悉起来的还有田间地头的乡亲,“原来我带着植保专家去到各个乡亲家里做指导和服务,大家都不认得我,后来经过这一两年,以及不断地技术推广,乡亲愿意托付给我更多信任,我对他们每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更熟悉清楚。”

干合作社不能有私心

“做合作社,就不能有私心。”这是2019年,崔天鋆从父亲手里正式接手合作社时,父亲曾一再叮嘱他的话,崔天鋆一直记得,“搞合作社不是为了自己致富,得带动周围更多人增加收入。”

崔天鋆搞起植保服务队,为合作社社员免费提供起“四零服务”,覆盖农户草莓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也就是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是完全的技术输出,包含土壤消毒服务、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植株残体无害化处理,为农民生产保驾护航。”

同时期,崔天鋆也办起了田间学校,为农民提供自下而上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来源于农民需求,针对农民的生产问题,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崔天鋆组织农户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农户学习网络销售,开网店,做营销,带领农户举办采摘活动。

初秋是草莓定植的时候,无论再忙,崔天鋆每天早上还是会把合作社的各个棚室走一遍,去看草莓苗的情况,也要了解目前合作社内其他在田蔬菜的生长状态。

“另外就是着手举办合作社的农民丰收节了,从9月23日开始,为期一个月,合作社的社员,村民,都会参与,市民来了之后也能享受到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崔天鋆说,到时候,园区里不仅可以采摘,还有各种集市、地摊,为的还是寄希望于多办活动,助力乡亲们增收。

正式接手园区第四年,崔天鋆更多的时候像个“项目经理”,或者说,他如同一个“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给农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整合着自己周身的各种资源。他自觉这一路是顺利的,在他看来能真正投入到一项事业中,真切地去做事情,而让这件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自己比很多同龄人“稍有优势”的地方,也是幸运的地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