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3遍《庄子》,我的精神内耗终于被治愈了
 100.66万

读了3遍《庄子》,我的精神内耗终于被治愈了

00:00
10:30

《庄子·渔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走在路上,无意间看到自己的影子与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


他飞快地跑起来,不料跑得越快,留下的足印就越多,影子也追得越紧。


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直至筋疲力尽而死。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内心的冲突。


就像故事中的人,对外界过于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激起了情绪上的波澜。


最终在自我的纠缠与焦虑中,将自己彻底压垮。


闻一多先生说: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千百年来,庄子的智慧,不仅藏着为人处世的学问,更是内含修补心灵的良药。


当你活得纠结痛苦的时候,不妨就读一读《庄子》。


不抱怨生活的苦

学会转变心态


《庄子·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名叫孙休的人,年纪很大,却一事无成。


他在家乡种地,每年收成都很差;外出谋求一官半职,又四处碰壁。


他整天愤愤不平,有次就向老师扁庆子诉苦:

“从来没人质疑过我的德行与勇气,我落到这步田地,只怪上天给我安排了不幸的命运。”

扁庆子听完,摇了摇头说:

“你身上完好无损,耳不聋,眼不瞎,腿不瘸。
这就够幸运了,怎么还反倒埋怨老天呢?”

听了这番话,孙休不再言语,灰溜溜地走了。


作家张德芬说: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生活中有很多像孙休这样的人,遇到难处,总是喜欢找人诉苦。


殊不知,抱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被负能量包围,不断消耗自身精力。


心理学家安杰卢说:

“如果你看不惯某些事物,那就改变它;
如果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少点埋怨,多些反思与行动,才能脱离内耗的泥潭。


北宋庆历二年,大才子曾巩参加进士考试,没想到落榜了。


当时一同落榜的很多人,纷纷发起牢骚。


有的指责考官过于严苛,有的抱怨自己太过倒霉。


曾巩却一言不发,反倒默默收拾起回乡的行李。


临行前,老师欧阳修将他召去,满是遗憾地对他说:

“真是太可惜了。”

没想到曾巩却摇头说:

“我没考中,是因为还达不到要求,请老师放心,我会继续用功,来年再考。”

面对落第,曾巩并没有抱怨指责,而是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回到家乡后,他一心扑在书上,潜心苦读。


终于在嘉祐二年,曾巩再度参加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


《淮南子》里说: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改变自己,换个心态。


下雨自己打伞,跌倒独自爬起。


遇事不避,向内归因,才能将抱怨转为动力,轻松跨过命运的刁难。


不在意他人眼光

过好自己的日子


《庄子》里记载,在极北之地,有一只鲲鹏。


它的脊背长几千里,振翅起飞的时候,翅膀就像是挂在天边的云彩。


鲲鹏借着旋风盘旋而上,向遥远的南方飞去。


路过一片低空时,麻雀看见了它,讥笑说:

“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


你为什么这么蠢,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向南飞呢?


面对麻雀的嘲讽,鲲鹏不为所动。


它继续翱翔,最终飞到南方天池,获得了真正的自在逍遥。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像麻雀那样的人,他们喜欢随意评价,热衷于指指点点。


若你过于在意外界的审视和非议,最终折磨的只会是自己。


1999年,作家余秋雨应电视台邀请,担任《千禧之旅》纪录片的嘉宾主持。


没想到这次“抛头露面”,引来外界巨大的诋毁。


很多读者甚至评论家都指责他“不入流”“沽名钓誉”“向金钱低头”。


面对漫天的恶意,余秋雨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随后几年,他前往中亚、西欧等10多个国家,探索历史遗迹,追寻文明演变。


最终历时四个多月,他写出了《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经典著作。


这些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的作品,成为对所有质疑最有力的回击。


庄子说: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对于世人的称赞,我们不必激动,对于世人的责难,也不必沮丧。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受外界干扰,永远活在自己的节奏中。


人生不易,学会放过自己,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动摇,也别用他人的标准绑架自己。


当你屏蔽了外界的闲言碎语,专心走好脚下的路,自然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凡事不纠结

过松弛的生活


画家何多苓曾在《十三邀》中,讲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情,都要松一点比较好。”


活得太紧的人生,难免拧巴而焦虑,松弛下来,才能为自己解绑。


《庄子·田子方》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曾经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喜色。


他也曾被三次罢官,但也从不见有任何忧愁。


好友肩吾十分好奇,就问孙叔敖:

“三次上任,三次罢黜,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孙叔敖回答道:

“我觉得该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也挽回不了,得与失往往自己无法掌控,又何必纠结其中?”

正如作家亦舒所言: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

面对人生的起伏,最好的姿态就是物来顺应,不忧不惧。


唐高宗时,吏部尚书卢承庆,负责朝廷内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


当时有位转运使,在督运朝廷物资时,因途中船只遭遇风浪,损失了若干粮米。


卢承庆给他考评批示为“临运损粮,考中下”。


看到考评,这位官吏很平静,没说什么就转身告退了。


卢承庆很惊讶,要知道,考核的等级与升迁、俸禄是直接挂钩的。


想了下,他觉得此人很有雅量,于是将考绩改注为“非力所及,考中中”。


不料,这位官吏知道后,仍一如上次那样,一脸淡定。


卢承庆对此非常欣赏,最后便将其考绩改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无论是幸与不幸,这个官员始终心态平和,最终收获内心的淡定,也得到了生活的奖赏。


作家汪曾祺说:

“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知道,明天迎接我们的是阳光明媚,还是风刀霜剑。


若时时忧心忡忡,事事都挂在心头,那就如同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锁。


不妨把心放宽一点,把事看淡一点。


在生活这场兵荒马乱中,保持淡然,才能笑对风雨,于绝境处发现转机。



《庄子》里说: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苦难,通常来自刑具;而内在的痛苦,则来源于自己与自己的冲突。


每个人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它的终结者。


读懂《庄子》,从现在开始,整理好内心,不抱怨,不在意,不焦虑。


摆脱精神内耗,过好往后的每一天。



精选用户评论
  • 听友506251213

    亲爱的,怎么控制情绪

其他用户评论
  • 雷坚军

    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听友89473684 回复 @ADLFSL:

    1351631hdac 回复 @ADLFSL: 不会因为

    听友489335979 回复 @听友489335979: il li

    查看全部10条回复
  • 学习者如心

    一味向内归因,如果归因完了没有行动,也是内耗

  • A00集派集成吊顶木地

    当今的社会,感觉读什么书都救不了自己和社会

    聽听者为王 回复 @A00集派集成吊顶木地: 天人合一,天地之心是你、我,自度,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

    做蜗牛的历史 回复 @感恩生活0: 比如乱世

    小仙女儿 回复 @听友412378266: 但是人不是生活在封闭空间的啊

    查看全部7条回复
  • 听友495145061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向内求

    1539381xofu 回复 @听友495145061: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向内求

  • 听友409213713

    谢谢,我最近精神内耗达到病态,我听后,会努力的总结它,太谢谢了

    果果2145 回复 @听友409213713: 一起加油

    安可儿9204 回复 @听友409213713: 一起加油

    话唠羊羊子 回复 @听友409213713: 我也是 一起加油💪

    查看全部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