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英格兰圆颅党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奥列弗·克伦威尔先生,在内战胜利之后,主持了历史上著名的“普莱德清洗”,目的就是要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我们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最大的原因是顺应“兵意”,在这次英国内战里的新模范军由激进的新教徒组成,都是底层的老百姓,对战争的伤害比任何人体会都深,而圆颅党不断地把战争的起因归于查理一世,自然是让士兵们对其恨之入骨,如果你胜利了还不审判国王,那么请问你让士兵们如何发泄他们的怒火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越是坚持审判国王,就越是能得到大多数士兵的支持,克伦威尔对此是心知肚明。
一、克伦威尔和英吉利共和国
无论如何,480多人的议会,经过一番折腾,最后只剩下200个左右议员,在历史上,被称为“残缺议会”(The Rump Parliament)。随后,这个残缺议会煞有其事地通过“民主”的办法,通过了一项决议,设立最高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
其实就算是这个残缺议会,不愿意审判查理的议员也占了多数,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本来最高法庭应该是135个人,可最后出席的,却只有68人,剩下的那些人,不是拉肚子,就是感冒发烧得了新冠肺炎,反正就是不来了。前面说的总司令费尔法克斯本来应该是首席法官,可是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那天也选择了逃避,当工作人员叫他的名字时,他媳妇在下面喊了一句,“他比在场的更有智慧。”弄得上面的议员老爷们是尴尬无比。
在对查理的起诉书里,罪名包括了“叛国,战争造成的谋杀,掠夺,焚毁,破坏,废弃,毁坏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损害。”
查理一世在被告席上,态度依旧很傲慢,他不仅否定了所有罪名,而且反复询问法官,“你们有什么权力,依据哪一个法律把我带到这里呢?”
法庭最后给出的回答是,根据英格兰的基本法律,国王并不是单独的行为个体,他是受托于所有国民的,并且行使有限权力的国家管理者……所以,我们是为“英格兰所有的好人”来审判你,当然,你查理一世如果坚决需要一个可以审判国王的法律,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一个,你满意吗?
1649年1月27日,残缺议会的残缺法庭大锤子一敲,宣布查理一世全部罪名成立并判处死刑,可是最后在死刑判决书上签字的,只有59个人,而且其中没有一个议员是来自爱尔兰或者苏格兰的,全都是英格兰的清教徒,或者说圆颅党。
客观地说一句,这不是一个公正的审判,而是一小撮人主导的军事政变,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
三天之后,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带到了断头台前。照例,下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看热闹的群众,看到这情形,查理说天气太冷了,能不能让我穿两件衣服,否则这么多人面前,我打哆嗦,他们还以为我害怕呢,这个脸绝对不能丢。
穿了两件衣服,查理一世慢悠悠地吃完了面包,喝了红酒,然后再慢悠悠地走到断头台下面,把脑袋放好,随后举起双手示意刽子手,可以了,大斧子飞速落下,这家伙当即身首异处。从始至终,“查扒皮”神色一点点的变化都没有,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将与王冠一起不朽,不复蒙尘”(I shall go from a corruptible to an incorruptible Crown, where no disturbance can be.)
一直到死,这小子也没把国王的架子放下来,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牛掰。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基本如此,这就是一个把他爹那套“君权神授”说辞当作是天地之间最大法则的中二青年。
顺便说一句,今天的英国国王,官方称呼是查理三世,正是从这个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国王这里算起,第三位叫做查理的国王,让我们祝福他长命百岁。
查理一世死后,完全由克伦威尔掌控的英国下议院很快就通过了另外两项惊世骇俗的议案,第一,废除英国上议院,以后的贵族老爷们,你们在家混吃等死就完了,不要再来讨论国家大事了;第二件,废除国王,英国改名为英吉利共和国(Commonwealth of England,Scotland and Ireland),这就是前面说的,在第二次北方战争中,和荷兰一起干趴下瑞典海军的英吉利共和国。
没有了上议院,没有了国王,只剩下名义上是由平民组成的下议院,那是不是人民翻身把歌唱,从此做了主人呢?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和查理一世一样,变成中二青年了。从克伦威尔为了干死国王,不惜驱逐一大半议员,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人有两大特点,第一,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第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换句话说,独裁。
所以,一件很奇葩的事情就出现了,英格兰在历史上唯一一段没有国王的时代,居然是英国历史上最独裁的时代。
把持了英国政权的克伦威尔接下来用极其血腥的武力镇压,迫使苏格兰和爱尔兰重新回到了他的怀抱,所以这个英吉利共和国有时候又叫做英格兰联邦。克伦威尔在征服的过程中,采取了后来日本鬼子才用的三光政策,甚至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但这哥们自己是不承认的,说自己的军队完全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带着“爱”进入爱尔兰的。
很自然,你一个人的说法如果和大多数当事人和历史学家都不一样,那你就是撒谎。后来爱尔兰有一个世界级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写了一本著名的小说,叫做《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小说里面意识流的代表作,在那本小说里,乔伊斯说,“道貌岸然的克伦威尔和他的铁甲军把圣经里的‘上帝就是爱’贴在他的大炮上,然后对着德罗赫达的妇女和儿童疯狂射击。”
所以,联邦还是联邦,人民是不是情愿的,那就不好说了,一直到今天,爱尔兰人对这个克伦威尔还是恨得牙痒痒。
二、《航海条例》和第一次英荷战争
那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是如何和荷兰联手,把瑞典海军干趴下的呢?这件事说来话长,1651年,也就是第二次北方战争的前四年,在克伦威尔的建议下,英国的残缺议会通过了一个法令,名字叫《航海条例》(The Navigation Acts)。
听过我《美国史话》的朋友,也许还记得,英国在北美洲殖民地的小伙伴,之所以和自己的祖国翻脸,这个《航海条例》可以说是导火索。
简单地说,它一共就四条内容,第一,只有英国或者英国殖民地造的船,才可以装殖民地的货物;第二,殖民地的一些特殊商品,只能卖到英国本土或者殖民地,不允许卖到其他国家;第三,其他国家的货物,必须先经过英国本土,才能卖到殖民地去;第四,为了保护英国本土纺织业,殖民地不允许拥有纺织业。
实际上,归纳起来就是一条,限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北美洲)和其他国家做生意。
很不幸的是,荷兰恰恰就是那个最大的“其他国家”,他们和北美洲英国殖民地的小伙伴一直都很愉快地做着各种生意,现在克伦威尔这么一搞,等于是断人财路。《航海条例》公布之后,大概有100多艘荷兰商船被英国扣留,还有十几只直接被英国佬开炮打沉,掉到海底喂鱼去了。
这一下,荷兰共和国被彻底惹怒了,战争随即爆发,史称第一次英荷战争(First Anglo-Dutch War)。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纯粹的海战,双方并没有任何进攻对方领土的企图,就是在海上互相打炮,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打仗不占领陆地,然后盖房子娶老婆,你是不是傻?但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时代确实变了,想当年雷利爵士对伊丽莎白一世说的那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真的应验了,世界的海权时代,以英国和荷兰互相炮轰,彻底拉开了大幕。
战争从1652年,打到了1654年,最后还是克伦威尔率领的英国人厉害一些,打败了荷兰,双方签署了威斯敏斯特条约(Treaty of Westminster)。
既然是因为《航海条例》打起来的,那荷兰打输了,自然是要表态,从此俺们遵守航海条例,不直接和你那个北美殖民地直接做生意了。当然,英国也表态,说我们也不和你们荷兰殖民者的那群鸟人直接做生意了,大家一起执行这个航海条例,至于说私下里做不做,将来还要不要做,那当然是另一回儿事。
但荷兰承认《航海条例》,并不是这个威斯敏斯特条约的重点,重点是在这个条约里,还有一个隐藏的条例,那就是荷兰需要放弃支持查理二世,并且不能允许威廉三世将来在荷兰担任任何官职。
那么,查理二世和这个威廉三世又分别是何方神圣?为啥克伦威尔要提出这个条件呢?答案当然还是和英国有关,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儿子,他爹被克伦威尔砍了脑袋,现在这小子正在法国流亡,时刻酝酿着推翻克伦威尔,所以,克伦威尔说你们荷兰人不能支持他,这很合理。
而威廉三世当时是一个四岁的小孩,头衔是奥兰治亲王。我们前面讲荷兰独立战争,说了那个沉默者威廉,这个威廉三世就是他的孙子,继承了沉默者威廉最原始的地盘,奥兰治王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大之后,很可能就是荷兰新的执政官,但克伦威尔现在说了,啥执政官,这个小屁孩啥官儿都不能当。
原因只有一个,小屁孩威廉是掉了脑袋的查理一世的外孙子。
我们说这个威廉的娘玛丽公主(Mary)是查理的亲闺女,而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皇家公主的女人(Princess Royal),可见她爹那个死查理对她的宠爱。玛丽长大之后嫁给了当时的奥兰治亲王和荷兰共和国执政威廉二世,在她20岁那年,经历了人生三场重大变故:丈夫得天花死了,老爹被克伦威尔砍下了脑袋,同时生下了遗腹子威廉三世。
你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她会灌输给儿子威廉三世什么样的教育,那自然是长大之后,一定要干死克伦威尔,甚至连老公威廉二世得天花死了都怪在了克伦威尔的脑袋上。
所以,克伦威尔说你们荷兰人不能让这个威廉三世长大之后当官,也很合理。
上面对查理二世和威廉三世的限制,属于严重地干涉荷兰内政,自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主权不可侵犯是写在每一个国家的法律里的,就算是装样子,这样的条件也不能写在和约里的,荷兰政府也只能秘密执行,史称隔离行动(Act of Seclusion)。
但有句话说得好,上天自有安排。
历史事实证明,克伦威尔在荷兰的这些安排,在命运面前,显得相当地滑稽可笑,不仅查理二世,就连威廉三世最后都成了英国国王,这是后话了。
二、克伦威尔“犟死”和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之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瑞典入侵波兰的第二次北方战争,这才有了前面我们说的,英吉利共和国和荷兰合伙,一起在海上打败瑞典的事件,因为这两家伙当时刚刚打完仗,签订了那个条约。
这里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克伦威尔的能力还是有的,打败荷兰这件事,依靠嘴炮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真正粗大的炮管子,这也是后世对他最认可的地方。
严格意义上讲,英国在克伦威尔时期之前,是没有正规化,职业化的海军的,即使在1588年歼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那也仅仅是自卫行动,舰队只不过是一支临时拼凑的雇佣兵舰队。
最早醒悟,需要有一支强大海军的英国人,是查理一世,克伦威尔虽然砍了他的脑袋,但却完全继承了查理建设现代化海军的理想,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来吸引老百姓报名参加国家的海军,也筹措了大量资金用于打造舰船。
不过我们说对英国海军建设有贡献是真的,但克伦威尔的独裁也是真的。
1653年4 月20日,在征服了苏格兰和爱尔兰,眼瞅着就打败荷兰之后,克伦威尔带着40名火枪手,以武力解散了那个残缺议会,表面的原因是这些家伙腐败了,是的,你没看错,克伦威尔的原话是,“你们是一群唯利是图的恶棍,......就像犹大,为了几块钱而背叛上帝。”议员老爷们的腐败也许是真的,但克伦威尔干这事到底是不是他们腐败,就很难说了,但无论什么原因,拿着枪解散议会,你说他不是独裁,他自己都不信。
残缺议会没了,相当于下议院也没了。克伦威尔想了想,采取了由他亲自选定的办法,重新整出来140个议员,组成了一个叫做小议会的机构(Barebone's Parliament),这个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没有贵族,都是从底层起家,积累了一定财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平民。
可是小议会运转了不到一年,克伦威尔又发现问题了,那就是这些家伙虽然不贪污,也不腐败,但是却也不干正事,每日里就是两个字,吵架,谁也不服谁,都以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天天吵,月月吵。最后在他的暗示之下,几十名吵架最厉害的议员递交了辞呈,然后克伦威尔再也不从民间选择议员了,取而代之的,他用几名军人组成了委员会,随后在1653年12月16日,宣誓就任终身护国公(Lord Protector)。
护国公这个头衔,并不是克伦威尔发明的,以前在英格兰或者苏格兰,国王年幼的时候,就会指定一两个人当护国公,意思是保护国王,相当于我们的顾命大臣。可是现在国王都没了,克伦威尔这小子要保护谁?那当然是他自个儿。
也正因为国王没了,护国公的权力才是最大的,而且他这个护国公,不仅是终生制,还可以指定接班人,更是身兼“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军队总司令”,所有这些,都堂而皇之写在了政府文书里。
说实话,这就是国王,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国王都要威风,权力也大。
一个表面上废除了国王的共和体制,咋就整出一个比国王权力还大的领导?这个戏法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而这个问题也绝对值得深思。
1658年9月3日,59岁的克伦威尔走完了他的一生。这哥们死于疟疾感染之后的败血症,可惜的是,他本来是不应该死的,因为那时候的医生已经发现了奎宁,这是一直到今天,都用于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可是当克伦威尔老先生知道这种药是天主教的教士们发现,并大力推广的之后,他选择了拒绝:俺是新教清教徒的分离派,最顽固的清教徒,知道啥意思不?就是宁可死,我也不会在宗教问题上妥协,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是上帝,也只能叹口气,孩子,你知道驴是咋死的?犟死的啊。
克伦威尔死前指定了他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接替他的护国公位置,可理查德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迫辞职,英格兰的贵族们重新组成了议会,并且以压倒性的多数同意:俺们要恢复君主制。
既然是恢复君主制,按照血统来说,就没有人比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更合适的了。于是,公元1660年4月,查理二世发表了《布雷达宣言》(Declaration of Breda),内容主要就是四个,第一条就是只要你承认我是国王,不管你过去犯下什么罪行,都赦免了;第二,从我爹死后到现在,你购买的或者说得到的财产,都归你所有;第三,以后绝对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最后一条,给军队发钱。这四条一发表,全英国的老百姓都发自内心地说,国王老大,您回来吧。议会也马上宣布,英国政府“应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to be by King, Lords and Commons)。
于是,1660年5月8日,查理二世被宣布为国王,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有人可能问了,为啥克伦威尔一死,共和国就完犊子,英国王室就能耀武扬威地宣布,俺胡汉三又回来了,难道没有国王的日子它真的不香吗?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驴为啥那么犟呢
三丫家的丫 回复 @保温壶1: 要不咋叫犟驴呢
查扒皮端着国王架子宁死不屈,还是要点赞的
小馬扎
小板凳
小沙发
来了
不是查理二世被咔嚓咔嚓了吗
三丫家的丫 回复 @丿凤毛麟角: 查理一世
good
疟原虫:想不到我在300年后有抗药性了吧 青蒿素:你说啥?
剥削不是源自阶级 而是源自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