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智造强市 2023创交会将为成都带来哪些新机会?|成都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智造强市 2023创交会将为成都带来哪些新机会?|成都发展

00:00
08:40

一分钟,全球高端柔性显示屏在成都可生产110片;一分钟,有大约1.7万块集成电路在成都诞生。在成都的智能化工厂里,“成都制造”在每一分钟里,都在为世界传递“中国力量”。蓬勃激昂的制造业生命力源泉,来自于科技创新能力。它是城市保持繁荣的关键所在,更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引擎。

2023成都创交会通气会

9月19日,2023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拉开大幕,设置“1+4+N”活动框架,即一场开幕式、四大主体版块、N条重点产业链活动,通过“会+展+赛+交易”多种形式,展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都探索,凝聚全球创新力量,共创新发展、共谋新图景。

“黑科技”点燃创新成果展示窗口

创交会此前在成都累计总交易额近1800亿元

创交会,是成都在创新创业领域唯一的重大活动,更是成都展示创新环境和创业成果的重要窗口。迈入创交会第九个年头,“黑科技”的展示依然是今年盛会的精彩环节。

华为带着全链条的智能终端产品来到创交会,全方位展示未来生活智能场景,火爆全网的Mate60系列手机只是其中之一。成都中建材将携全球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技术亮相。这种“神奇”的发电玻璃已经应用于机场、厂房、酒店等建筑,并为成都大运会场馆提供清洁电能。来自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的8K摄像机分辨率是人眼能够识别的4.3倍,如今这项“超级视力”与5G、AI、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已应用于工业检测、安全监测、自然灾害防控等领域。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实现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可以边3D打印、边快速固化,效率超过传统3D打印技术的20倍。

激光屏幕生产商、成都“小巨人”企业——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

齐碳科技的国内首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能“读取生命密码”,在无创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等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农业养殖、司法刑侦、公共安全乃至太空探索的“神兵利器”。

星联芯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卫星物联网地面通信模组,打破传统“海外制造”产业供应链格局,将“中国造”的声音传播向浩瀚星空。航空工业成飞则以航空整机和民用大飞机项目的超强“号召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上百个“小伙伴”在蓉集结。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成介绍,2015年以来,成都市已成功举办八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共50余个国家、70余名院士、3300余家企业、52万余名观众参加大会,签约重大项目230余个,发布城市机会清单3200余条,岗位需求35000余个,累计总交易额近1800亿元。数据是成都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映照。

周成表示,聚焦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都就是将创交会作为城市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引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成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交融,开辟城市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促成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是创交会的精髓

封面新闻记者观察到,在本届创交会上,多场专场对接活动,将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耦合。以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为例,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相关专家大咖进行主题演讲,探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发展路径与成果转化落地方式,强化科技创新对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发布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技术创新成果和产业机会清单,多维度释放机会,打通创新链全流程的“双向链接快车道”。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的内涵是搭建精准对接的平台,为成都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交流合作、经验分享、供需对接的良好契机,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紧密跟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与技术创新成果,进一步梳理技术需求、成果供给清单,向相关产业园区、链主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精准推送。”数据显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较早,产业规模发展持续壮大。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616亿元,位列全国第7,产业增速位居全国第1,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达424亿元,同比增长36.9%。

有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更有精准对接的平台,从理论到实践,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精髓所在。今年上半年,成都已累计举办清华大学、中核集团等成果对接专场活动150场,发布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1200余项,并成功引进顶尖科技创新团队61个,招引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32个。

创新之道 唯在得人

成都靠什么吸引到622.32万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之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探索中走在前列。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从出台人才新政“1.0”“2.0”再到“3.0”版,成都实现从“拼政策给优惠”到“搭平台给机会”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跨越式转变。截至目前,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2万人、居全国第4位。

成渝携手攻关重大技术难点 图据西部科学城

在成都大运会上,“蓉宝”机器人,不仅外表萌萌哒,还身兼应急、问询、翻译、引领等身份,可谓“科技+颜值”的典型代表。“蓉宝”机器人的幕后离不开一支由全球科技人才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CTO罗振军都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机器人学博士,核心团队中近50%为博士及博士后,“海归”人才占比超20%。先后为多个头部企业提供智慧城市各领域整体解决方案。

早在2017年,张睿睿就应导师邀约回国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总冠军,在国内机器人行业初显风采。在这期间,他也感受到祖国对于高层次人才、新技术的巨大需求,以及为人才、技术提供大量的场景和机会,决定回国创业,2018年创立了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张睿睿分享,他是成都市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成都市大数据领军人才、四川天府新区“天府英才”计划认定的人才,企业获得了持续且数额可观的研发资金支持,自己也拿到了落地安家费。

封面新闻记者观察到,在最新公布的《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中,则明确成都人才礼遇和支持参照标准,将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纳入支持范围,全面释放城市机遇。

“一揽子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政策的出台,我们是想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人才引育‘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成都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成都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阳夷表示,成都将围绕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资助。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育,成都出台博士和博士后支持政策,给予博士后最高76万元资助,建强博士后“两站一基地”,对新设站点给予20万元资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