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汉学家史景迁代表作,描述小人物背后的社会众生相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史景迁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清朝初年一件不起眼的杀妻案,以此为切入点,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勾画出一幅明末清初山东农村的社会画卷;并用“讲故事”式的手法使读者沉浸于书中所描述的年代与环境。
一、王氏之死:
1671年的一天,不堪忍受的王氏跟人私奔了。在私奔的路上,王氏就被情人所抛弃。她不得不回到丈夫任某的身边,两人又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在1672年1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王氏与丈夫发生了口角。当晚,丈夫趁王氏熟睡,将其掐死,抛尸在了雪地中。
二、郯城的自然、社会条件:
1、自然环境恶劣。地震、洪水、蝗虫等灾害频发,导致许多年份收成不好;
2、沉重的赋税令民众生活雪上加霜;
3、战乱和土匪侵袭不断,更令民众连生命都很难得到保全。
三、郯城的社会风气:
当地人普遍崇尚暴力、以获得有限的生存空间,拳头硬是主要的生存法则。
例:王氏父子杀人案、《崔猛》。
四、女性的处境:
女性的生存空间小,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毫无自主权。即使手握财产,也随时可能被合法地夺走。
例:《云翠仙》、妇人彭氏的遭遇
五、王氏之死的最终结局:
县官认为,王氏背叛在先,任某杀死她属于情有可原。而且任某是独生子,自己又没有孩子。如果他被处死了,那他们家的香火就断了。因此,县官没有判处任某死刑,而是下令痛打了任某,并判他披枷带锁。
六、本书所用的三种材料:
1、《郯城县志》:属于官方的材料,纪录了当地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土地、赋税制度等等,也纪录了当地发生过的灾难等大事件。它真实地反映了郯城当地百姓困苦的生活。
2、《福惠全书》:郯城知县黄六鸿的私人的笔记。书中介绍了许多影响恶劣、处理起来也很棘手的案件,作为示范案例。
3、《聊斋志异》:批评者认为其不够严谨,违背了历史学著作的基本规范。此外,史景迁在书中就是简单地讲故事,体现不出研究的深度。
史景迁则认为,对于那些史料中的空白部分,可以用合理的想象和小说式的叙述来填补。小说作为虚构的文学,也“代表了一种见解”。 小说的创作往往是基于现实的体验,能反映出创作者所感受到的具体的时代氛围与环境。
书 名:王氏之死
作 者:史景迁
主 讲 人:顾亚欣
主讲人简介:高校青年教师,历史学博士
主 播:石头说话2017
策 划 编 辑:郑涵 王雨
总 编 辑:赵雅楠
幸好那时候的人还相信神明,要是毫无敬畏就更凄惨了
郯城和淄川离着500多里 算是接壤吗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善于撷取历史上片光浮影,以此为契入点,展开宏大的叙事,这篇文章就是前4章讲当时的大背景,后2章则剖析了普通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困顿辛酸……🏟️🏜️🏡
打卡
好悲哀呀,被枕边人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