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水知识,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

学习水知识,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

00:00
03:52

南水北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穿黄工程利用了什么原理?世界水资源量、中国水资源量、北京水资源量相差多少?7月18日下午,带着这些有关水资源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25名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掌握北京市水资源情况,学习水知识。

“为什么北方这么缺水?谁提出的南水北调构想?世界水日是哪一天?”活动一开始,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讲解员田家绮就围绕水与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节约用水三个部分,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世界水体分布、人均水资源分布、南水北调的渊源与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效益、节水标志的构成和寓意等内容。

讲解过程中,田家绮不时抛出问题与小记者们互动,小记者们踊跃举手回答。“如果把全世界的水资源分给每一个人,那每人可分到一大桶水;把全中国的水资源分给每一个人,每人可以分到一杯水;而北京的水资源分给每个人,每人就只能分到一小勺水,可见北方有多缺水。”田家绮用一个比喻为小记者们解释了北京水资源稀缺的现状。

随后,小记者们进入南水北调工程展室,一边听讲解,一边拍摄记录。在展室内,查找南水供水范围和南水北调水资源抢答两台机器最受小记者们欢迎。在供查询使用的机器屏幕前,大家在老师指导下输入家庭住址,“它可以测试你家里是否在使用南水,如果在使用南水,小水滴就会蹦出来,举着的牌子上会显示‘你的家正在使用南水’。如果没有,小水滴就会举起‘你的家没有在使用南水’的牌子。”田家绮笑着说。紧接着小记者们在南水北调水资源抢答题屏前,分组展开了节水知识竞赛。离开展室前,小记者们还围绕课堂所学和参观所得,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了现场报道。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自动装卸运输车、液压破碎锤、石方切割机、电动隧洞管道运输安装车……在田家绮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又来到工程实物展区,展区内所有物品均是当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使用过的机械设备。大家对感兴趣的地方依次提问。绕出展区后,小记者们又来到纪念广场,在这里,同学们通过了解思源碑、丹水池、“地上天河”、甘露台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知,感悟工程建设者与移民们的伟大贡献。

新京报小记者、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李天荃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知道了我国为何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弄清楚了路线走向,还掌握了不少关于水的知识,比如水的三种形态和水循环等。此前,他在网站和学校课堂上也了解过南水北调,“我以为水就是直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现在我知道中线工程的水资源会途经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焦作穿城明渠、惠南庄泵站等,经历了好多关卡才能到达终点。”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林泽均表示,虽然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用水难的问题,但仍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杜绝浪费,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把水龙头关紧,淘米的水还可以浇花等。”

新京报小记者

胡超然

刘泓睿

林泽均

曾蓦然

庞昭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