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7 (易阳老师主讲)格律诗第一讲

2023.9.17 (易阳老师主讲)格律诗第一讲

00:00
01:41:43

学诗怎样才算入门?

(学诗入门的标准)

讲义整理兼主讲:易阳

前言

一、 学诗入门的标志

简单地说,诗词入门的标志是自己对诗的好坏能有准确的判断。能知道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什么样的诗是坏诗。

二,学诗常见的四个误区:

常见误区一:懂得近体诗“格律”就算诗词入门

到底什么是格?什么是律?什么是格律?

(一)、清朝人与宋朝人关于格的看法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

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二)、唐朝人关于格律的解释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保留了很多中国失传的文献。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记录了唐朝人的观点: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唐朝的崔融是武则天时代的人物,他和沈佺期宋之问同朝为官,格律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他在《唐朝新定诗格》中说:

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可见格和律并称为格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即符合声律要求而且有立意的诗。

(三)、现代人的解释格诗与律诗

施蛰存先生著有一本《唐诗百话》,对于格律有专门的讲解:

.....格律诗.......一般人都以为律诗的“律”字是规律、法律的“律”。现代汉语从古汉语的单音名词发展到双音名词,于是在“律”字上加一个“格”字,成为“格律”。于是“律”字的意义更明确地表示为规律的“律”了。

后人用“格律诗”这个名词来表示律诗,和在唐代人的观念并不一样。

格是“格诗”,即讲究风格的诗,也就是古诗;律是“律诗”,即讲究声律的诗,也就是近体诗。

我们现在理解的“格律”,只是格律诗形式的部分,也就是说四声、平仄、韵、替对粘,只是诗里“形”的部分,和诗里的“意”没有太大关系。既然不涉及“意”的部分,“格”字也就无从谈起。

朱熹说:“律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

声律、对仗以及篇幅的限制直接影响了近体诗的写法,让近体诗本身就具备了独特的造句方式和谋篇技巧。有的句式只能用于近体,有的句式只能用于古体;有的写法只能适用于近体,有的写法只能适用于古体。只有把握住了近体诗本身的文字特点,并且了解它与古体诗的差别,才能算是近体诗入门。

合格的近体诗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就相当于象棋的赢棋规则——因为这是你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你都不清楚,知道其他规则有什么用呢?

常见误区二:好诗没有硬标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第一个常见辩白,是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无第一”,是另一句被外行人拿来说明“文学作品没有好坏”的昏话。

常见误区三:只要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就一定是好诗(但感情不真挚一定不是好诗)

《文心雕龙•练字》篇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明白。刘协说: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是以字属篇,必须练。择

文学创作是一个由情思到言语再到文字的过程。

常见误区四:技法是对情感的束缚,应该摒弃

三、如何判断一首诗的优劣

归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两点:第一、语言;第二、立意。

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及格线)有两个:第一、诗句通顺无语病;第二、诗意连贯不矛盾。

我们看下面三首诗:

西窗楼角听潮声,水上征帆一点轻。

秋浦暮时烟雨远,只身醉梦白云生。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斜晖。

湖光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

某诗词论坛的获奖作品:

秋叶

朔雨/髡千树,南枝/独抱穷。

生涯沦落尽,骨气折磨空。

自誓相依傍,今难共始终。

愿君康且直,寿与北山同。

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斜晖。

湖光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

秋叶

朔雨髡千树,南枝独抱穷。

生涯沦落尽,骨气折磨空。

自誓相依傍,今难共始终。

愿君康且直,寿与北山同。

下面我们说一下诗歌语言的进一步要求:文赘

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刻画生动。

我们看一个例子。

熠耀庭中度,蟋蟀傍窗鸣。

条间垂白露,菊上带黄金。

熠耀流寒火,蟋蟀动秋音。

凝露如悬玉,攒菊似披金。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立意

就词而言,“意”的好坏不在大小而在新旧。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再看老杜的一联: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深入分析,字字落实,句句吃透。

作业:自由创作一首绝句。题目自拟。

练习免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09537137

    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