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注重活态传承

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注重活态传承

00:00
03:06

在城市更新的命题下,应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四川是建筑遗产资源丰富的大省,建筑师对保护、利用、探索建筑遗产又怎样的思考?

9月16日-17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在川举行,其中,“西南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评估座谈会”受到诸多关注。

在主题开场中,川建院董事长、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纯提出:“在全国行业发展格局中,西南五省市及自治区最具优势的是建筑作品的地域性。按照风土建筑谱系的划分标准,西南地域建筑属于同一体系。因此,将本次座谈会的主题设定为‘西南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评估’,是旨在通过与全国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促进西南独特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努力做到 ‘整旧如故,与古为新’。”

单霁翔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其中提出,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如何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座谈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六个要素,即自然要素、非物质要素、人居环境保护、动态保护等。他指出,我们除了保护寺庙、宫殿等文物之外,还要加强对人居环境的保护,如乡土建筑、传统民居、工业遗产等,这些场所无不寄托了人们的记忆。和静态的文物保护不同的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活态”,除了要关注单体建筑、古建筑群,还要关注人们商贸往来的交流廊道,比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一些线性文化遗产。

柴铁锋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川建院总建筑师柴铁锋以《建筑师视角下的四川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探索》为题,梳理了四川建筑遗产概况及发展沿革。他指出,四川跨越了千米的地势高差,有着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地域建筑特征、丰厚的文化和地域建筑遗产。但同时,四川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域文脉连续性被中断等问题,给建筑遗产保护带来挑战。结合不同的案例,柴铁锋总结出了全链条、多元路径、产学研用等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