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聆听抱怨”有要领,转移话题是上策

9 “聆听抱怨”有要领,转移话题是上策

00:00
07:19
《说话之道:好好接话》
2023.09.11
9 “聆听抱怨”有要领,转移话题是上策
人们都不想去听别人抱怨,不过对象若是自己重要的家人、恋人、朋友、同事、主管等,为了消除对方的压力,适当聆听很重要。能专心倾听他人的不满,除了可提高自身包容力外,也能使气氛和缓。
会发牢骚的人就是因为承受的愤怒、压力已到极点。要是没让情绪沸腾的人发泄,他的愤怒、压力会因此爆发,恐怕最后矛头就会指向无辜的你。
首先把自己当作对方亲近的人,聆听他说话。倾听对方不满的情绪,必须把握以下四点,既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也不用消耗什么精力,你自然也不会疲倦不堪——
①把自己当成对方亲近的人,听他说话。
②不否定、不批判正在吐苦水的对方。
③不袒护对方所抱怨的对象。
④不将对方的怨言听进心里。
在听对方发牢骚时不否定他所说的话,也不袒护对方埋怨的对象。抱怨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客观正确的评判,只是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反正你什么都别说,把自己当成他亲近的人,回几句“嗯嗯”,听过就算。
话虽如此,假如每次都投注所有心力听他人抱怨,无形之中压力反而会找上你。若把这种郁闷听进了心坎,你就难以轻松持有听过就算的心情,所以第四项提的“不将怨言听进心里”必须特别注意!
把进入你心中的“负能量”排除,就是把自己当成避雷针。抛掉所听到的愤怒情绪,对你或是抱怨者都是好事。与其你异常激动地回应发牢骚的人,不如果断避开对方的愤怒,较能轻松排解听见的负面情绪。
当然抒发的那一方心里获得了满足,可是自己常听这种抱怨,心情也会跟着受影响。而且如果对方骂的那个人还是我们认识的,人家就会误以为“你跟被骂的人是一伙的”。所以当你听到有人在埋怨,赶紧换个话题才是上策。
Key Point
为了对方和自己的心理健康,把听见的抱怨当成耳边风。

10 勉强开口打破沉默,不易接话更尴尬
你是不是常遇到“这时候好像该讲点话,却不知道要说什么”“对方似乎没要开口的意思,该怎么办?”的状况,每当这种时候,是不是特别尴尬?
常常有人问:“受不了沉默该如何是好?”对于不擅长聊天的人来说,陷入沉默如同承受严刑拷打。应该会有许多人深信“经常不说话=自己嘴笨的证据”。但对于擅长讲话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沉默是“建立彼此信赖关系的机会”。
比如在咖啡馆里看到超过5分钟以上都没交谈的人,不就是对彼此都很了解的亲友、恋人或结婚多年的夫妇吗?双方之间已建立难以动摇的信赖关系,所以就算对方刻意不说话也不会过于在意。
对于跟自己有着很深感情的伙伴而言,“沉默的时刻”并不会感到尴尬,而是彼此“心灵交流”的时候。把这种观念运用在尚未建立信赖关系的人身上,与他们相处时,若沉默来临,不必难为情,把它想成和对方共享“心灵放松、安心”的好机会。但该怎么去享受呢?只要想着“我跟你一同享受沉默”,带着微笑坦然接受即可。
放松心情环视周围,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微笑地看着对方的脸,悠闲的气氛能让对方安心并且认为“在一起没话说也没关系”,彼此从微小的信赖开始,进而建立起更深的感情。
其实谈话时沉默并没有所谓的好坏,觉得“不说话很糟”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只要你别有负面的想法,就算静默几分钟,也不会让彼此关系疏远。
若只是耐不住寂静,不断想说话填补空白,反而会使得接话困难。只要持续对对方表示友好,静默的时间就不会令人难堪。懂得享受沉默,就能降低对谈话的惶恐不安。
Key Point
觉得“不说话很糟糕”是先入为主的看法。你能享受沉默,对方也会与你感同身受。
五分钟速记本章重点
◎只要在谈话的开端稍加努力,之后就会聊得很轻松。
◎有“不常听见”“对方使用频繁”的关键词汇出现,多半能成为接话机会。
◎对方的话里有数字出现时,是期望你能给予反应,亦是接话的题材。
◎用自己的经验之谈回应对方,是利用心理学的“自我揭露”。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对方也较容易敞开心扉。
◎在回话后面加上“一句话”,对方既不用另外找话题,对你的印象也会从“冷淡”转变成“体贴用心”。
◎用“5W1H”对不擅说话的人提问,能不断引对方说话。
◎当对方沉默时,不可为了让自己免于尴尬就急着接话。微笑等待对方说话是重要诀窍。
◎当人情绪激动欠缺冷静时,不批判对方的想法,让他看见你无条件支持的态度,这会令对方开心。务必等到对方冷静下来再给建议。
◎听到对方发牢骚或说他人坏话,不要把这些怨言往心里去。听的时候不批判对方,也不袒护被抱怨的对象,反正就是默默听着别说话。
◎沉默是建立信赖关系的机会。把它想成“我跟对方一同享受静默”并微笑着坦然接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