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丨“中国辛德勒”之孙托马斯·拉贝:家族与中国结缘115年,第四代也会中文

有朋自远方来丨“中国辛德勒”之孙托马斯·拉贝:家族与中国结缘115年,第四代也会中文

00:00
06:57

9月8日,首届兰花奖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该奖项涵盖“大文化”领域,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以成就贡献和国际影响力为主要评选标准,产生终身荣誉奖1名、杰出成就奖3名、友好使者奖6名。

在首届兰花奖的30名入围者中,有一位外国友人和他的家族与中国有着超过115年的渊源,他就是托马斯·拉贝,德国生殖与妇科内分泌学会前主席。

他的祖父约翰·拉贝在中国生活过30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20余万中国平民提供栖身避难的场所。除了拯救大批中国人的生命,约翰·拉贝还在灾难中写下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拉贝日记》,使其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他的祖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托马斯·拉贝

托马斯·拉贝作为国际知名的妇产科专家,非常关注中德学术研究,推动中德合作项目和中国妇科内分泌发展。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学院,加强与中国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合作与交流。他以其祖父约翰·拉贝为名设立交流中心并颁发“约翰·拉贝和平奖”,奖励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士。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包括托马斯·拉贝在内的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托马斯·拉贝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今年9月8日举行的首届兰花奖国际文化论坛上,托马斯·拉贝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他介绍,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友谊已经在他和他家庭之间延续了四代人之久。115年前也就是1908年,他的祖父来到北京,当时担任西门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1937年~1938年,在当时一个占四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里,日本人袭击南京时,祖父拯救了20余万的中国平民。现在拉贝家族已经走过了四代人,这四代人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友谊。”

祖父在南京写下《拉贝日记》

家族四代和中国缘分已延续115年

红星新闻:您的祖父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20余万中国平民提供栖身避难的场所,他的《拉贝日记》记录下了日军暴行。祖父当年的经历和选择,给您和家族带来了什么影响?

托马斯·拉贝:祖父在二战时期选择留在了南京,当时在南京的其他人,包括传教士和商人都认为,我的祖父作为一个德国人,他可以对德国的领袖产生影响,这也是他被选为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原因。他把在南京发生的事写成日记,这些日记由他交给了我父亲,又从父亲那里交给了我。2016年,我把这些日记手稿捐赠给了中国国家档案馆,它们也是世界遗产文献的一部分。

红星新闻:如今,您是国际知名的妇产科医生,为中国医学事业做了很多贡献。您与中国有哪些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托马斯·拉贝:我在中国从事国际人道主义和医疗工作已经30多年了。在2001年我父亲去世前,我没有来过中国,因为我父亲不能来到中国,如果我独自前往中国,会让他有些失落。我和中国的故事也从南京开始,是为了祖父故居。现在祖父的故居成为了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也是我们的“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之一。后来我曾经在南京、武汉、上海讲课,最后来到北京。

红星新闻:目前,您的家族还与中国有怎样的交往?

托马斯·拉贝:我的家族里,目前我仍与中国有联络,2025年,我儿子想来中国学习一年,他会中文,这是我们家族的第四代。从祖父开始,我的家族与中国已经有115年的情缘。1908年8月,我的祖父第一次来到北京。9月11日,我们将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这也是我祖父和拉贝家族与中国建立关系的纪念日。我的祖父写了5本关于北京的书,我自己在这里出版了7本中文书籍。

在中国工作不是“单打独斗”

在北京参与建立多个医学中心

红星新闻:在这些年里,您接触过的中国人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托马斯·拉贝:中国在各个领域都非常活跃。我在北京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在过去的10年里,这家医院的阮祥燕等专家团队,在国际上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他们的积极努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红星新闻:作为国际知名的医学专家,您在中国工作、交流,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您如何看待中国医学事业的变化?

托马斯·拉贝:我在这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我有非常好的伙伴缪克教授一起共事。我们邀请了国际医学界的好友,帮助北京妇产医院先后建立了“绝经门诊项目中心”“国际生育力保护中心”“卵巢组织冻存库”“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门诊微型宫腔镜中心”等。如今,我们培养的经过母体癌症组织冷冻治疗后再次植入的第一个婴儿已经出生了。

红星新闻:兰花奖是中国官方设置的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奖项,表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外籍人士。与您一起入围这个奖项的还有很多知名文化学者和政要、艺术家。您如何看待中国官方提名您入围该荣誉?

托马斯·拉贝:能被提名兰花奖我很荣幸,虽然没能获奖的时候有一点失落,但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来到这里亲眼见证中外交流取得的成就,能和这些国际友人交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特约记者 吴意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