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上,周总理陷入两难境地,无奈公开批评彭德怀

庐山会议上,周总理陷入两难境地,无奈公开批评彭德怀

00:00
08:47

“谁说不是呢?庐山的事已经过去6年了,教训总会让我们清醒过来,还是要认真总结总结啊!主席说得对,不能分手分到底,还是要团结,‘风物长宜放眼量’嘛,未来还有不少大事业等着我们去做呢!”

1965年9月,周总理和彭德怀曾在中南海有过一次愉快的相聚,此时距离庐山会议已经过去整整6年光景,正如周总理说的这番感慨那般,他满心以为,阴霾已经过去,未来总归是光明的。

可这一次的会面后,十年动荡来袭,彭德怀深受迫害,诸多往事一次又一次深深刺痛周总理的心,1959年庐山会议也注定成了他此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众所周知,彭德怀政治生涯遭遇滑铁卢就是从庐山会议开始的,其实,看似深受毛主席信赖的周总理,当年同样承受着超乎想象的压力。

从满心希望参会到小心翼翼解释说明,从认可彭德怀到违心提出批评,从反左倾到反右倾兼顾务实。

他要尽最大可能消除“大跃进”的消极影响,还要保护毛主席形象不受影响,长达一个月的会议中,周总理始终处于两难处境中。

在很多人看来,庐山会议上违心地维护毛主席、批判彭德怀等举动,是周总理的减分项,在笔者看来,唯有从全局出发回顾庐山会议,我们才能懂得周总理为何这样做,也才能明白,在当时的处境下,他有多么的无可奈何。

1959年6月13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的毛主席,与周总理、李富春等人达成意见一致,大家都认为“大跃进”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有计划按比例进行发展的重视还不够。

为了党中央领导人对此有一次共同提升,毛主席提议去江西庐山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便是庐山会议的大背景。

6月29日,毛主席进一步细化了庐山会议的具体内容,有如讨论读书、形势、任务、体制等等19个问题。

在此之前,毛主席也已经与周总理进行过电话沟通,两位领导人都觉得,人们普遍头脑发热,的确应该冷静下来读读书为好,为此,毛主席也表明态度。

“这次的会议还是不要搞得太紧张,大家都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嘛!”

要知道,在之前的“大跃进”进程中,周总理因为反冒进而被毛主席多次公开严厉批评,甚至让他萌生了辞去总理职务的想法,心中苦闷与纠葛可想而知。

就在他感到政治环境极度压抑之际,局势能够出现转机,毛主席能主动提出要在庐山“降降温”和反左倾,周总理自然心潮澎湃。

7月3日,会议正式开始,参会人员分为6个大区进行讨论,围绕着形势和19个任务畅所欲言,对于“大跃进”也可以提出尖锐批评,气氛十分活跃。

白天学习讨论,晚上听戏、跳舞、看电影,如此松弛有度的会议节奏,也才有了“神仙会”的评价。

对于周总理而言,党中央终于能将工作侧重点放在纠“左”和务实方面,对于尺度把握,他还是有些左右为难,好在,向来懂得合理合情推进工作的他,采取了一套稳妥的办法。

其一,“借鸡下蛋”,受留京主持工作的分管国家经济的领导人薄一波之托,向大会提交一份有关国民经济现状及改进办法的工作汇报。

其二,不再理论上评价“大跃进”是非,而是通过事实和数据展开论证。

可就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他还是被一些人认定是在用“落实”掩盖保守思想,甚至评价他落实指标就是泄气,是在散布悲观情绪。

如此一来,周总理从先前满心欢喜且小心翼翼变得如履薄冰,在强调务实的问题上不得不小心加以解释、说明。

事实证明,周总理顶着“保守思想”的无端指责埋头做事,不回击个人职责、不正面评价“大跃进”得失、不纠缠理论是非,这些调整措施还是极为明智的。

偏偏此时的彭德怀就没有这般睿智与沉稳了,他在西北组的7次发言,言辞激烈令人震惊。

“要找经济教训,不要埋怨,不要追究责任。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1070’是毛主席决定的,难道他没责任?上海会议他作了批评,说他自己脑子也热了一下!”

虽说当时有如邓小平、胡乔木在内的领导人都不免觉得彭德怀讲话方式欠妥当,可毛主席对此并没有什么激烈反应,对于彭德怀写给毛主席的那封《意见书》,周总理给予肯定的态度也很明确。

“彭总的信没什么问题!”

可他万万没想到,一场政治风暴已经在此时开始酝酿。

先有毛主席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至人手一份,再有他在反右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庐山会议的气氛在无形中变得紧张起来。

“我劝另一部分同志,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不要动摇。据我观察,有一部分同志是动摇的。他们也说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都是正确的,但要看讲话的思想方向站在哪一边,向哪一方面讲。”

毛主席在7月23日第二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这一番话,让周总理紧张的神经变得越发紧绷,他很清楚,毛主席又要开始反右了。

如此一来,他只能公开违心地对彭德怀提出一番批评。

“彭总啊!你一开始就讲这些困难,搞得像诉苦大会了,让大家误会成泄气,确实不好!”

在很多人看来,周总理的违心批评实属不该,殊不知,面对当时急需“降温”的经济指标,他要做的绝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为大局考量。

直到7月17日,刚上山开会的林彪彻底将彭德怀的问题升级,原本的批评变为阶级斗争,周总理忧心如焚之下,他依旧需要将“大跃进”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又要维护好毛主席的形象,如此,反右倾保守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务实推进下去,两难处境已经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步。

虽说他没能阻止疾风骤雨的到来,可他还是做到将因为反右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竭尽全力维系着中国的建设事业。

“对困难,我周恩来从来没有投降过!”

参考文献:

《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_尹广泰》

《1959_庐山会议上周恩来的两难处境_于继增》

《周恩来在庐山会议上的两难处...后期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之三_杨明伟》

《周恩来与彭德怀的生死情谊_张宝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