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面积达293平方公里的乌梁素海,便是这片土地上的“塞外明珠”。
初秋的乌梁素海水面,鸟类成群飞翔
今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总书记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曾几何时,乌梁素海的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类。近年来,当地加强对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使得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9月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在巴彦淖尔启动.红星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行,走进碧波荡漾、候鸟翔集的乌梁素海,寻访这颗“塞外明珠”重焕光彩背后的原因。
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
治污形势一度严峻
初秋的乌梁素海芦苇荡漾、雁鹭高歌。络绎不绝的游客很难想见,这里2008年曾暴发大面积“黄苔”,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类。
究其原因,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形成的河迹湖,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功能性湿地,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随着河套灌区的开发,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沿山山洪水等排入,乌梁素海成为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套灌区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农药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造成乌梁素海水质逐年恶化。
包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乌梁素海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属于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少见的具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每年有近千只疣鼻天鹅在此栖息繁衍,许多水生物种生存繁衍,成为黄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物种来源,也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但在水质恶化的那几年,候鸟和鱼类明显减少。”
对于乌梁素海的污染,曾在当地以捕鱼为生的张海英深有感触。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污染严重的时候,湖里没有鱼了,渔民都外出打工了。如今,随着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鱼逐渐多了起来,外出打工的渔民许多也都回来了。“但回来的人,捕鱼的越来越少,因为现在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积极从事相关工作,共同守护好乌梁素海。”
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重大理念的贯彻落实,巴彦淖尔市确定了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治理思路。
红星新闻记者从相关资料获悉,2018年8月,巴彦淖尔市委托中国环科院对《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开展了中期评估及修编,2019年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分为点源、面源、生态补水与生态修复、内源、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项目5大类、34个项目,2020年年底全部完工。
包巍介绍,近些年来,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2018年,巴彦淖尔市获得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项目支持,目前35个项目已全部完工。进入“十四五”后,《“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安排建设的13个重点项目中有6个完工,其余7个正在有序推进。
包巍表示,近年来,通过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合治理3个方面,全力推动《“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项目实施,通过集中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与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中水回用途径;严格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积极探索引进底泥处理技术,推进实施乌梁素海渔民上岸、生态调控、芦苇资源化利用、湖区生态过渡带人工湿地修复等措施,按照“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要求,守护好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内蒙古巴彦淖尔报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