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06:雍正即位后如何处理自己的政敌兄弟们?八阿哥与九阿哥结局如何

雍正06:雍正即位后如何处理自己的政敌兄弟们?八阿哥与九阿哥结局如何

00:00
13:10

上一集我们讲到,雍正即位后对八阿哥允禩采取了拉拢的措施,但允禩并不买账,雍正又派九阿哥允禟去西北军前接替十四阿哥允禵的职位,允禟也充满了怨言。那我们再来说说允禵,他得到父亲的崩逝的消息后,从青海返回北京奔丧,还没到京城,就先派人来问,我进京之后是应该先拜谒大行皇帝的梓宫呢?还是应该先祝贺新君的登极?这个问题充满了挑衅,其本质还是质疑雍正继位的正当性。雍正没有跟他计较,命他先去拜谒父亲的梓宫。允禵就去父亲的灵柩前哭拜,当时雍正也在灵前,允禵见到雍正时表现得特别傲慢无礼,明显体现出他对雍正得到皇位非常不满也不服气。当着大臣面的面这么不给新君面子,雍正没法再姑息了,几个月后,当康熙的灵柩正式送往景陵下葬时,雍正就命令允禵留在那里给父亲守陵,同时让副将李如柏看着他,相当于是把允禵软禁在了父亲的陵寝之前。


有学者指出,雍正在即位之初其实是把兄弟们进行了策略性的分化,他把允禩留在京城予以拉拢、把允禟派往西北、把允禵软禁在遵化的皇陵,目的就在于把他们各自分散开,难以再形成相互串联和声援的态势。用雍正自己的说法,他是毫无杀害兄弟之意,毕竟他也不想落个杀兄屠弟的历史骂名啊。而且刚刚即位时的政治局势,也让雍正不敢立即痛下杀手。比如当时的翰林院检讨孙嘉淦就上书请求皇帝要“亲骨肉”,就是对待骨肉兄弟要好一点,不能太过分。孙嘉淦,雍乾时期名臣,特点就是耿直善谏,我们到乾隆朝再给大家细讲孙嘉淦的故事。那孙嘉淦谏言之后,雍正当时还给他升了职以示嘉奖,表示孙嘉淦说得对,显示出自己纳谏如流、亲善兄弟的姿态。


但是,从雍正二年开始,随着雍正的地位和皇权的逐步稳固,他对允禩等人就开始没有从前那么客气了。雍正先是批判允禔(zhi)、允禩、允禟、允禵结党,然后就开始逐步削减和惩治他们的派系。比如雍正二年底,雍正说揆叙是允禩的党羽,揆叙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在讲康熙的养生理念时提到过他,他是康熙朝重臣明珠的儿子,也是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弟弟。纳兰家族也多是胤禩的支持者,不过呢,揆叙死得早,早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看来当年康熙说他年纪轻轻不该乱服补药,这样对身体没好处,这个看法是对的。那到雍正二年,揆叙已经去世7年了,但是雍正又把揆叙支持允禩的旧事翻了出来,表示他死了也不能轻饶,就在揆叙的墓前立上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不忠不孝柔奸阴险揆叙之墓”以示对揆叙的盖棺定论和死后的惩戒。


到了雍正四年初,在把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收拾完毕之后,这个咱们之后面会给大家细讲。雍正就正式开始清理兄弟的问题。他首先发布了长篇上谕,历数了允禩的各种罪状,说允禩狂逆已极,如果自己继续对其进行容忍的话,都无颜面对父亲的在天之灵了。接着就宣布削除允禩的宗籍,就是把他开除出宗室,降为平民,然后将他圈禁在高墙之中。(高墙圈禁是清代对满人的一种罪罚方式,宗室犯错常用这种方式予以囚禁。就是不下牢狱,而是高墙之中圈禁起来)允禟也削除宗籍,从青海押送回直隶,然后被圈禁在保定。既然两人都被开除了宗籍,原本皇族的名字也就不能再用了,两人的名字也被改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这两个满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两个词汇不属于后来通用的满语词汇,所以有人认为是狗和猪的意思,也有人认为不是,是“讨厌的人”的意思。但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名字,可见兄弟之中,这两个是最让雍正厌恶和痛恨的。允禩和允禟被圈禁之后,日子自然不会好过。到这一年八月和九月,允禟和允禩就先后死在拘禁之所。雍正说他们是“服了冥诛”,就是阎王爷把这两个恶人给带走了,但雍正的反对者则认为,就是雍正把两个弟弟给杀掉了。


那么允禩和允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据记载,允禩在被拘禁之后,还进行了最后的抗争,他说自己饭量一般,平常也只能吃一碗饭,但是现在既然被拘禁了,就要每顿吃两碗饭,“断不愿全尸以殁”,就是说他能做的最后的努力就是不要自己死了,而是让雍正把他给杀了,让雍正落一个屠弟的历史罪名,用最后的努力给兄弟抹一笔黑。只是,他在拘禁所待了半年之后就患上了呕病,就是吃什么都呕吐,后来就不能进食,很快就死去了。允禟在保定的情形,也有官员随时报告给雍正,这种官员私下里写的报告,就比官方的实录记载要生动得多,直隶总督李绂(fu)报告说,允禟被拘禁在三间小房之内,四面的墙壁被加高加厚,因为房小墙高,当时又是七八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屋里温度非常高,允禟手脚都带着锁链,时常中暑昏厥,那看守的人就用一盆冷水浇上去,让他苏醒过来。允禟曾提出让李绂代他陈奏,结果遭到拒绝。允禟又想要一张桌子,也遭到拒绝。据说这是因为雍正曾交待过,除了最下贱的饮食之外,其他东西包括笔墨、床帐、书本,即便冰一块、汤一盏,都不能给。那这样看来的话,允禟是自己死在了牢房,还是被雍正给杀死了,这中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


对于十四阿哥允禵,可能毕竟由于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雍正还是网开一面的。关于胤禛和胤禵,这两人不仅是同母所生,而且一个排行老四,一个排行老十四,再加上胤禵之前也曾经叫过“胤祯”,就是视字边一个贞洁的贞,有人说他是雍正即位后为避御讳才从胤祯改名胤禵,也有人说他本来就叫胤禵,后来改名为胤祯,雍正即位后又改回了胤禵。总之,这个两人的排行里都有个四,名字也曾经重音,所以很容易让人搞混淆。当时的朝鲜使臣就曾在雍正即位后报告说是“皇四子胤祯”——就是视字边一个贞洁的贞——继位了,显然是搞错了。所以,兄弟之中,雍正与允禵的关系大概最为纠结。虽然允禵也是雍正在夺嫡过程中最主要的对手之一,而且在雍正即位之后对他又是各种挑衅,但雍正始终没有对这个弟弟下狠手。我们刚才讲了,雍正先是把他囚禁在景陵,其实当时也没有说囚禁,就是让他给父亲守陵。但没多久两人的生母皇太后就病逝了,这个我们前边讲过哈,作为儿子的允禵当然急着要回京给母亲奔丧。但是看守他的副将李如柏却以没有得到正式的批文为由,坚决不肯放允禵走,直到得到明确的旨意之后才让允禵回京,可是当时太后已经去世多时了。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允禵名为守陵,其实就是被软禁了。尽管在太后的灵前,雍正表示“惟欲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下诏封允禵为郡王,从原来的贝子爵位跳过贝勒直接晋封为郡王,这个应该是很大的恩赏了,不过太后的丧事一办完,雍正就仍旧把这位郡王押送回景陵去继续囚禁了。后来可能担心允禵在遵化不安分,雍正又把他转移回京城,囚禁在景山的寿皇殿内,这座殿里挂有康熙的画像,意思应该是让允禵对着父亲的画像进行反省吧。虽然允禵在雍正初年就表示自己已经被迫害得“一身是病,在世不久”,但是他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并且乾隆在继位之后不久就把这位十四叔给放了出来,恢复了他的自由,还逐步恢复了他的爵位,给了他一些虚职担任。而且此时的允禵还不到50岁,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囚禁生涯,他显然已经失去了斗志,昔日的旧党现在也早就不复存在,所以在乾隆朝他是真正做了20年的赋闲王爷,一直到去世。相比允禩和允禟被驱逐出宗室、连父亲给他们起的名字都不许用,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而且早早瘐死狱中的结局,允禵可以说是幸运得多了,这大概就是雍正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所保留的最后的情分吧!


从雍正自己的角度来讲,他说他绝不想在兄弟之间再开杀端,即位之后力图想修复兄弟关系,无奈兄弟们完全不领情也不配合,各种造谣生事,威胁他的皇权,所以才不得不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毕竟两位弟弟瘐死狱中,而且他继位之后也没有将康熙时就被囚禁的大阿哥允禔和二阿哥允礽放出来,一直把两人关到在囚禁所中死去。所以,雍正这个杀兄屠弟的罪名可能不是他写一本《大义觉迷录》就能帮他洗刷干净的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觉悟_8p

    这部分建议听林乾老师的雍正十三年,毛老师对雍正的行为美化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