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鹤翔“兰萨”|川流中国·上游行

为了鹤翔“兰萨”|川流中国·上游行

00:00
10:21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王越欣 陈远扬 肖洋 刘虎

8月的若尔盖草原,鲜花盛开。花湖景区内,黑颈鹤夫妇正带着黑颈鹤宝宝悠闲散步,等到天气转凉,它们会开始900公里的飞越,到达云南、贵州等地享受阳光。高原精灵黑颈鹤与若尔盖湿地的故事,年年上演。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不仅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还是高原生态屏障区。湿地,在藏语中称“兰萨”。

为了保护高原湿地,2019年,阿坝州若尔盖县人民检察机关打造首个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品牌“鹤翔兰萨”。4年来,通过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高原湿地打造全方位保护网。

宣传

打造“鹤翔兰萨”宣传阵地

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8月12日,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鹤翔兰萨·九曲清”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正在紧张施工。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彭措,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还不时前往施工现场,帮助施工队解决相关问题。

彭措介绍,该基地投资经费105万,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展示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其中包括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保护动物、保护植物等的介绍。重点是围绕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近几年的办案成效,取得的成绩,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以此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基地建成后,一些机关团体、学生和群众都可以前来参观,这是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举措。”彭措说。

在采访中,彭措多次提到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话题。彭措说,2021年11月11日至22日期间,被告人当某某在未取得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砍伐若尔盖县占哇乡国有林保护区14株林木用于修建房屋。经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鉴定,被告人当某某砍伐树种为云杉,蓄积25.7011立方米。案发后,由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据悉,因被告人当某某有自首、悔罪、认罪认罚等情节,“七人合议庭”将当某某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纳入量刑规范考量,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5000元,在判决生效后一年内,被告人当某某需补植云杉70株,并保证90%以上的存活率。

“为进一步引导当地农牧民群众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最大限度以案释法,我院经与若尔盖县人民法院协商,决定将法庭‘搬’到案发地占哇乡公开开庭审理,同时组织占哇乡塔尔、毕岗、夏德三个村村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共计60余人到现场旁听庭审。”彭措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以案说法、以案促宣传,把生态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老百姓,在庭审现场还给老百姓发放了宣传资料、同时对公益诉讼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活动当天,共发放藏汉双语公益诉讼宣传资料2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2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0余人,达到了预期效果。

除了现场普法宣传,“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团队还专门设置了汉藏双语宣传队,在铁布、巴西、花湖、唐克等主要乡镇、景区设置生态保护联络站,持续不断向群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

办案

群众举报盗挖泥炭获奖金

揭开全省首例非法盗挖泥炭案

正如彭措所说,持续不断宣传的效果,在工作中得到验证。2022年12月,若尔盖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杨某、扎某等六人非法采矿案,该案系四川省首例非法盗挖泥炭刑事案件。

2021年11月至12月,杨某、扎某等6人在若尔盖县、红原县沼泽湿地范围内分三次擅自采挖泥炭共计1614.65立方米。

法院经审理查明,杨某、扎某等6人盗采高寒沼泽湿地泥炭,谋取非法利益,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之规定,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依法判决被告人杨某等6人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至二万元不等,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彭措介绍,举报人发现有人盗挖泥炭后,向若尔盖检察院打来举报电话。为此,检察院按照相关规定,向举报人兑现了1000元的线索举报奖励金。

“有人给我们打电话,说明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在逐步提高,我们的宣传是有效果的。”彭措表示,通过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已成为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来源之一。

2018年以来,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鹤翔兰萨”团队立案办理69件公益诉讼案件,其中不乏入选典型的案例。“四川省若尔盖县白河唐克镇段河道垃圾污染破坏环境案”入选最高检“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被告人甲波周盗伐林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杨某平等六人非法开采若尔盖湿地泥炭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督促保护泥炭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四川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若尔盖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郎措介绍,截至2023年8月,若尔盖“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年内已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8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份,回复率和整改率都是100%。民事公益诉讼4件,均已办结。

巡护

不止“鹤翔兰萨”

人人都是高原生态守护者

除了群众举报,“鹤翔兰萨”团队在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上,也采取了“走出去”的方式,巡护也就成为了他们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黑河发源于红原与松潘两县交界岷山西麓的洞亚恰,由东南流向西北,经若尔盖县,于甘肃省玛曲县曲果果芒汇入黄河。其河道长456公里,流域面积7608平方公里,与附近的白河同属黄河上游大支流。

郎措说,5月份的时候,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巡护队伍,对黑河沿岸进行巡护。在巡河过程中,发现了“黑河桥”附近的黑河河道旁有大量生活垃圾,对河道造成了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经现场调查取证后,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处理整改。目前,相关问题已经整改完成并作出回复。

“我们的战线比较长,光黑河就有100多公里,我们的人员很少,整体来说,很多地方顾不过来,压力也比较大。甚至有些地方,警车、摩托车都走不到,只能骑马,这样都要走很长的时间。”郎措说。

为了解决困境,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整合全院力量,倡导全院干警都参与到生态环保公益诉讼工作中,都要积极参与巡护工作,人人争当高原生态的守护者。

目前,“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团队已经从4个人增加到6个人,新增的2个人都是检察院的书记员,20多岁的年轻人。新生力量的加入,也让团队探索出了更多的巡护方式,一些人走不到的地方,都可以放飞无人机进行巡护。

“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增强“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守护黄河母亲河的信心和决心,构建了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多个协作配合机制。一是若尔盖、阿坝、红原、松潘与青海久治县及甘肃玛曲县三省三州六县检法两院共同签订了《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二是若尔盖、红原、阿坝三县检察机关、河长办会签协议,建立起“检察院+河长办”河湖环境治理与司法保护长效协作机制;三是若尔盖县检察院、湿地管理局、河长办共同印发《若尔盖县黄河流域“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方案》;四是与迭部县人民检察院签订《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与碌曲县人民检察院签订《白龙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与玛曲县人民检察院签订《黄河流域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构建了跨省的协作配合机制。

郎措表示,随着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深入宣传和案例普法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和游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有时候巡护一整天,也未必能发现案件线索。不过,没发现线索,也让大家很开心,并不觉得巡护是无用功。

在若尔盖工作30年的彭措也认为,老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天比一天增强。彭措表示,以前他到乡镇走村入户,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现在的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下一步若尔盖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还要聚焦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力量,加强法治宣传,特别是靠近黄河的村庄,巡护员队伍要建在村上。

2021年,阿坝州人民检察院召开阿坝州检察机关“鹤翔兰萨”湿地保护工作动员暨品牌创建会。如今,“鹤翔兰萨”已经成为全州的公益诉讼主品牌,各区县均成立子品牌,共同推进,让“鹤翔兰萨”湿地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