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俊:把服务贸易打造成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专访李俊:把服务贸易打造成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00:00
15:40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举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服贸会已经由过去北京市主导的一个展会,演变为与进博会、广交会并列的国家级展会平台。

服贸会的举办,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哪些促进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全球服务贸易有何新趋势?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哪些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

服贸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开放促进作用明显

新京报:服贸会具备哪些功能?举办服贸会十余年来,对中国服务贸易带来了哪些促进作用?

李俊:服贸会作为一种会展业态,它具备一般会展的基本功能。如信息传播功能、展示和体验功能、交流交易功能、技术扩散功能、品牌推介功能等。由于服务贸易领域有着服务不可见、难展示的特点,服贸会一方面特别强调展示的可展示性、互动性、体验性,另一方面还特别突出会议论坛作用,开展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研讨、行业趋势发布等。

过去十年,作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服贸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首先,凝聚共识。即凝聚合力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共识。今年服贸会将进一步发挥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首次融合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继续高规格、高水平举办百余场论坛会议活动,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路径。

其次,宣传推广。无论是政府领导、企业高管,还是普遍公众,服务贸易作为一个新的贸易领域和业态,对服务贸易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甚至存在不少的知识盲区和空白。在大众认识和了解服务贸易方面,服贸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推广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政策创新。每一次服贸会的举办,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都会推出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举措。包括北京“两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重大举措及建设成果,以及全国性的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建设成果,都会在服贸会这个平台上加以展示。可以说,服贸会与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创新之间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

最后,促进了合作。根据相关统计,服贸会自创办以来,累计吸引19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万客商参展参会,成为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6月,2022年服贸会期间达成的688个成效投资类项目落地率达92.3%,达成的170.4亿美元一年期拟执行金额执行率73.3%。因此,从展会本身的交易功能看,成效也是比较好的。

新京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服贸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李俊:过去十年,服贸会的演进见证了中国服务业自主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进程,也见证了首都北京城市转型、不断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尤其是北京提出“两区”建设之后,服贸会在首都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服贸会不仅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促进平台,也是促进服务业开放的平台。

回顾十年来服贸会的发展,呈现出几点显著变化。首先,服贸会的规格不断提升。由过去北京市主导的一个展会已经演变为与进博会、广交会并列的国家级展会平台,相关部委的参与力度更大,整合的国内国际资源更多,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大。其次,服贸会的主题不断深化。过去主要聚焦服务贸易,到加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内容,尤其今年在展示发展成果方面,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成果也将进行展示。表明服务贸易发展离不开服务业开放的重要理念。服贸会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十年来,服贸会会议论坛等活动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扩大。比如今年,将在绿色服务贸易,以及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签约。从参展企业和人员来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此外,服贸会办展模式不断创新。服贸会不断呈现出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与国际机构长期合作,不断提升高端化、国际化水平,引入专业会展集团,实行“事业单位+会展公司”的筹办模式,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新京报:每年的服贸会上,都会涌现出不少公众关注的热点,比如数字化、元宇宙。你认为服贸会在引领服务贸易新趋势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李俊:当前服务贸易呈现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新趋势。服贸会在引领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新趋势新理念新经验分享。服贸会通过举办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论坛、发布会、研讨会等,分享发展新趋势,交流新经验。例如,在高峰论坛方面,有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世界科技前沿大会等,在专题会议方面,有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论坛等。这些都将传递最新的发展信息。

二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展示。今年服贸会将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的引领作用,综合展及9个专题展将重点展示芯片技术、量子测控、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专精特新成果,60余家企业和机构将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首发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引领行业创新趋势,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新市场新客户新订单开发。服务贸易企业通过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最终是为了扩展新市场、结识新客户、获取新订单。在这方面,服贸会做了大量招商招展工作,有针对地吸引采购商、供应商参展参会。比如今年,就有2400余家企业确认线下参展,还将继续组建中央企业交易团、中央金融企业交易团以及37个地方交易团参展参会,有望达成更多务实成果。

2023全球服务贸易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新京报:疫情三年,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李俊:疫情三年,世界各国加强边境管制,人员跨境流动受到限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大国博弈加剧,个别国家实施脱钩断链、构建小院高墙、实施所谓去风险措施,加之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对全球经济贸易,尤其是对依赖人员交流交往的服务贸易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总体来看,疫情三年,全球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从总额看,全球服务贸易受到疫情的极大冲击,目前已经恢复增长,并超过疫情前规模。从行业结构看,旅行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领域,也是恢复最慢的领域。相比较而言,运输服务贸易在疫情期间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从国别结构看,虽然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都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但是从数据看,发展中经济体复苏较快,发达经济体复苏较慢。相应地,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地位有所上升,而发达经济体地位则有所下降。从具体国别看,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比由2019年的4.5%上升至2022年的5.9%,而美国在此期间的这一比重由14.1%降至13%。

从最新趋势看,2023年全球服务贸易受旅行恢复加速影响,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取消人员流动性限制后,旅行服务持续强劲反弹。目前,旅行服务正朝着全面复苏的方向发展,并将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新京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主要力量,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服务贸易有何新趋势?

李俊:首先,数字化变革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内容,也正在成为塑造全球产业和贸易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通讯、人工智能、3D打印等运用到工业、农业、服务等各个领域,数字产业化大大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工业化和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的融合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其次,产业的数字化推动了贸易的数字化,促进了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发展。产业是贸易的基础,贸易也可以说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环节。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推进贸易数字化进程中,产生了跨境电商、云服务、数字支付、大数据营销等服务,从而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发展。同时,软件、信息技术等数字产业的国际化,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跨境贸易。

最后,许多与生产制造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提升工业、农业、能源等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率极为重要,有利于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因此,制造业和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之间都是相互融合的关系,都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也是为了更好巩固提升货物贸易的优势,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新京报: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稳外贸压力较大。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李俊:疫情三年,我国服务贸易也受到巨大冲击。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受前期开放政策和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叠加推动,以及运输、数字服务等推动,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复苏态势。2022年服务贸易总额达8891亿美元,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7850亿美元。从今年上半年看,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13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这个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也跑赢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增长。这在当前世界经济恢复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形势下是十分难得的。

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比如,外部环境趋紧,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少数国家对华打压遏制手段层出不穷,对我国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对外经贸发展势必构成严重挑战;从全球地位看,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在全球的份额在2021年达到7%的高点后,2022年降至6.4%,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速度下降了。因此,稳定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态势,甚至超过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地位仍面临压力。

疫情过后虽然人员跨境流动持续恢复,但我国旅行服务贸易的特点是进口多、出口少,因此,预计未来我国旅行服务贸易将带动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增长的同时,也会使我国降下来的服务贸易逆差重拾扩大态势。

此外,我国服务贸易新兴领域竞争优势培育仍然不足,包括计算机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文化等核心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仍待提升,服务贸易领域的高标准制度型开放仍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制约未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京报:对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有哪些建议?

李俊:关于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求,以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为抓手,推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进程,要努力把服务贸易打造成为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首先,创新服务贸易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形成服务产业部门、商务部门横向联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上下联动的管理和促进机制。针对服务贸易特点,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便利化等政策。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谋划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提出新的更高标准、更大范围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体系。

其次,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服务业开放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难点,也是重点。要针对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深度开展压力测试。在落实好RCEP协定、加快CPTPP、DEPA等协定谈判的同时,也要落实好WTO框架下达成的国内服务贸易规则改革参考文件等谈判成果,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再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领域,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制定数字贸易顶层设计文件,探索数字贸易发展模式和路径。适应双碳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环境服务、节能环保技术等服务贸易,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服务贸易绿色化低碳化。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都是国际分工的一种形式,要借力货物贸易优势发展服务贸易,例如可以借助我国综合保税区这一传统的货物保税平台,发展保税+服务贸易,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保税产业和保税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最后,发展服务贸易瞄准高端、高技术、高附加值,通过发展服务贸易要能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