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好好接话》
2023.08.31
第一章 懂得倾听,做对表情回应,别当“谈话终结者”
时时刻刻保持笑口常开,给人很阳光的感觉,就会有人想与你亲近。更重要的是,平常要练习在人前呈现开朗的样貌,不然哪怕只是简单的微笑,也会看起来僵硬笨拙。
1 做错“表情动作”,说得再好也不讨喜
有“跟别人聊不下去”这种烦恼的人,都认为聊天最需重视“说话内容”,但实际上这却不是影响别人对你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调查,受到“说话内容”影响的只占7%;讲话的语调或速度快慢等听觉信息占38%;表情、动作等视觉信息则占55%。以下的对话,就可证实此调查——
例①A:“你确定要去××公司上班了吧?”
B低着头说:“噢,对啊。”
A:“真是恭喜你!现在的公司还有人事内定呀,你应该很高兴吧?”
B面无表情地说:“是啊,很高兴。”
例②A:“你确定要去××公司上班了吧?”
B虽闭口不言,却掩盖不住脸上的笑意。
A:“真是恭喜你!现在的公司还有人事内定呀,你应该很高兴吧?”
B:“哪有啊,运气好而已啦!”
例①中的B先生虽嘴上说“高兴”,但脸上表情阴沉。显而易见,B先生并不开心。而在例②中,明显可看出B先生内心雀跃。虽说显得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但是从他的态度、表情、视线等,愉悦之心可说是溢于言表。只要掌握开心的“表情或动作”“说话的语调愉快”“有精神、爽朗地回答”这三点,就能给人较佳的印象。但是不擅长主动与人聊天的人,他们大都会忽略这些重点。
若是觉得自己不善言辞,而紧张地皱着眉头,会让别人认为你心情不好,对方也很难开口跟你说话;反之,保持笑口常开,给人很阳光的感觉,就会有人想与你亲近。更重要的是,平常要练习在人前呈现开朗的样貌,不然哪怕只是简单的微笑,也会看起来僵硬笨拙。
Key Point
在平时就展现开朗的表情、声音等,给人留下容易攀谈的印象。
2 倾听不抢话, 为开口接话做足准备
为什么神给人类造了两只耳朵,嘴巴却只有一张呢?答案是——为了多听少说。这是犹太人古老的传说,表示听人说话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盼望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举例来说,要是单恋好几年的对象突然邀约你,高兴之余,你会不会想把这事告诉你的亲密好友?或是当你受到上司不合理的责备时——“真是够了,你听我说啊……那主管真过分!”像这种抱怨的话希望有人能接收吗?
老婆对老公不满的原因是“老公没有好好听她说话”;同样的,下属对主管有怨言,是由于“这些不满无法抒发”——“渴望被聆听”的欲望是如此强烈,所以人们大都将善于倾听的人视为珍宝。
“倾听”这个行为绝非被动,而是主动提供给对方一个“说话情境”的表现。若是不懂“听人说话”而有以下的举动,通常会被人厌恶——
◎不听对方说话,一味地说着自己想说的事。
◎不管对方说了什么,就是否定、批判对方。
◎对于对方说的话,字字句句燃起抗拒心。
◎由上往下看对方,时刻准备开始说教。
◎在对方说话时打岔,并且追问一些问题。
◎对方正说得起劲时,就想做总结。
◎自己提问,却不听别人的回答。
◎只会附和,反应单调贫乏。
假设你想要吹个大气球,首先就得将空气吸满肺部后再吐出,这跟“对话”的理论是相同的——把对方的话听到最后,就等于是将空气吸饱。因为把话听完,才能够回应出更多的话。
Key Point
听别人说话就是提供说话情境。不要插嘴,听到最后,才能成为及格的倾听者!
3 “神回应”最有好感,日常小事可锻炼
想让旁人觉得你是个“会聊天的人”,从日常开始,对他人的发言或事情主动做出反应,并由小事培养“回应”的好习惯:
①当看见对方发型和平常不同:“呀,你是不是换发型了?”
②听到蟋蟀的鸣叫声:“现在是不是有秋天的感觉?”
③大杯圣代端来时:“噢,这个分量真吓人。”
④在课堂时:点点头“嗯嗯”地听讲师说话。
⑤地铁里和婴儿对视:露出一抹微笑。
⑥凉风吹过的时候轻声地说:“真舒服!”
一边看着电视的综艺节目,顺带批评:“哪有这么蠢的啊!”看新闻时,则是一边点头一边说:“原来是这样呀!”如此积极地自言自语也是练习反应力的好时机。
还有常把“早安”“晚安”“我出门了”“谢谢”这种打招呼的话挂在嘴边。持续这么做,当有人找你说话时,就能快速给予回应。
若是平时让周边的人看见自己是以开朗认真的态度看待事物,对方就会认为:“跟这人说话不会被忽略,或被冷淡地对待。”因而有安全感。除此之外,也会给人“会聊天”的感觉。
今天看着本书直点头的你,就是已充分学习到以上技巧。要是你只盯着书却没任何反应,请先边点头边看书,开始这种自言自语式的练习!
Key Point
培养对小事做出反应的习惯,营造热络易聊的气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