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俄一时爽,一直反俄一直爽?东南欧国家对俄罗斯为何有着咬牙切齿的仇恨?

反俄一时爽,一直反俄一直爽?东南欧国家对俄罗斯为何有着咬牙切齿的仇恨?

00:00
11:07

东南欧,一个进退两难的地理单元。

1991年12月25日,伴随着苏联首任总统戈尔巴乔夫深情的告别演讲,苏联正式分崩离析。作为东欧剧变的高潮,苏联解体也推动了冷战格局的彻底终结,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可能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普通章节,但对俄罗斯等深受苏联影响的东欧国家而言,“苏东剧变”可谓名副其实的梦魇。

除了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积重难返的斯大林模式依然如影随形,经济转轨困难重重。更可怕的是冷战矛盾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反而变本加厉,无孔不入。

由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虽然不复超极大国之勇,但依然保留了庞大的国土面积和恐怖的核武器,令西方国家胆战心惊,所以为了确保在苏联解体中元气大伤的俄罗斯凉得彻底,死得通透,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迅速焕发第二春,并成为对俄罗斯落井下石和穷追猛打的急先锋。

而由于欧盟的急剧膨胀产生了空前的劳动力等资源和消费市场需求,于是在苏东剧变导致东欧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欧盟也应时而动,将昔日的苏联卫星国如波兰、斯洛伐克等,甚至加盟国如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收入囊中。

北约和欧盟的大规模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迫使一心谋求加入北约并同西方国家称兄道弟的俄罗斯不得不放弃所有幻想,拿起武器做殊死的抗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冷战时期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线不可避免地向东移动,东欧再度成为两大力量剑拔弩张的最前沿。

对于东欧各国而言,这种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噩梦。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虽然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冲击后,经济发展可谓步履蹒跚,除了工业体系因加盟国的远走高飞而支离破碎,人口增长也长期乏力甚至与日剧减。再加上1996年叶利钦为了一己私利将俄罗斯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寡头政治深渊后,俄罗斯更几乎失去了所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要知道,普京接过叶利钦的权杖后,即便新官上任不干活只放火,也不可能改变俄罗斯被寡头集团裹挟向前的命运。毕竟某种程度上说,叶利钦集团就是寡头集团的代表,普京又与叶利钦一脉相承,所以普京也大概率不可能自我革命。

而吃里扒外的寡头集团,为了眼前利益,不可能像苏联时期一样,耗费巨资去重建回报期漫长的工业体系。所以,艰难前行的俄罗斯只能靠出卖油气资源和武器为生。

而即便是沦为靠山吃山的资源大国和吃老本的武器倾销商,俄罗斯也保持了强大的韧性,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变本加厉的围追堵截时,俄罗斯非但没有被彻底绞杀,反而气定神闲,大有还能再战三百回合的架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欧各国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

从1480年俄罗斯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以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东欧小国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国崛起之路。由于几乎没有东部的后顾之忧,再加上继承了蒙古“噬土成性”的特性,俄罗斯的领土扩张速度惊人,领土在400多年时间里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地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不过,虽然国徽双头鹰同时看向东西方向,但俄罗斯始终自诩为东欧国家,并将东欧作为领土扩张的主攻方向。

而因为沙俄领土不断膨胀的同时,却依然保持着“赌国运”的小国战略思维,不可避免地导致沙俄的扩张大张大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欧各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沙俄帝国扩张的影响,在东西方势力的激烈拉锯中打上了深深的东斯拉夫烙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催生了“二月革命”,终结了沙俄帝国的统治,随后“十月革命”紧随而至,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一环的俄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的建立极大地撼动了帝国主义阵营,于是它们伙同俄国境内不甘失败的白军兴风作浪。为了捍卫革命果实,列宁积极推动“民族自决”,允许境内各大中民族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加入苏联,为红旗插遍全球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0年苏波战争折戟沉沙后,苏俄不得不停止了推动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但继承列宁衣钵的斯大林依然没有放弃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努力。在带领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苏联终于具备了靠实力输出革命的可能。

而突如其来的苏德战争,在差点儿颠覆苏联的同时,也为苏联浴火重生并将无产阶级革命向外输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借助苏联反攻纳粹德国的铁蹄,东欧各国纷纷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并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并最终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

但对于当时的东欧各国而言,虽然感激着苏军从纳粹铁蹄下解放自己的恩情,却也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家长式作风深恶痛绝,于是相继爆发了“波匈事件”和“布拉格之春”。

不过,在苏联的强大实力以及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之下,东欧各国始终牢牢团结在苏联周围,直到戈尔巴乔夫自掘坟墓的改革,推动了东欧剧变的陆续爆发,并先后挣脱了苏联的缰绳。

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的殊死抵抗,东欧各国猛然发现,苏联时期在西部边界的美苏对抗阵线,逐渐转移到东部边缘,自己依然难以置身事外并最终保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欧各国陆续做出了夹缝求存的操作,那就是在经济上吃欧盟的残羹冷炙,政治上做北约反俄的急先锋以及美国打入欧盟内部的“特洛伊木马”。

从欧盟在大规模东扩后逐渐消化不良,甚至上吐下泻的情况来看,东欧国家确实发挥了监视并破坏欧盟的作用。毕竟苏联的深刻影响,让东欧各国在经济上难以同老欧盟成员国相提并论,它们的加盟本质上就加剧了欧盟的东西差距。

再加上欧盟作为经济联盟,无法为俄罗斯卧榻之侧的东欧各国提供所谓的安全保证,于是东欧各国只能在恶心欧盟的同时,加班加点地反俄,以图获得美国主导的北约的安全保证。

尽管从美国一如既往的“关键时刻就拉稀”的表现来看,北约一直不给力,从来不靠谱,待到忍无可忍的俄罗斯怒发冲冠进而大巴掌呼下,美国也大概率不会为了东欧各国的利益两肋插刀。但它们相信:“打狗还要看主人”,有美国在,俄罗斯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它们一度很成功,毕竟美俄越拉越大的差距摆在那里,东欧各国没有理由不高枕无忧。但乌克兰的惨烈遭遇告诉它们:俄罗斯忍无可忍的时候真的会揍,而北约关键时刻真的会溜。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没有恍然大悟进而“弃暗投明”,反而一意孤行继续做反俄的急先锋。

毕竟对于它们而言,尴尬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左右逢源的野心,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而对于东南欧国家尤其是保加利亚、北马其顿以及黑山而言,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从欧洲的地形来看,法国和德国北部的西欧和波德平原冷战以来就始终是美苏争霸的主阵地,毕竟只有这里才能真正施展开遮天蔽日的钢铁洪流。

相比之下,欧洲大陆北部的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则成为名副其实的边缘地带。而相比于其它边缘之地,巴尔干半岛因为毗邻西欧、中、东欧、南欧以及黑海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区位,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枢纽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爆发于这里。

由于身处边缘的边缘且无险可守,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缺乏安全感,毕竟这里即便没有美俄对抗的痕迹,东南方向的土耳其也表示想浑水摸鱼。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可谓北约内部真正的“鲶鱼”,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头疼不已。毕竟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后裔,土耳其先后高唱“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有着雄心勃勃的大国志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和黑海彼岸的俄罗斯暗通曲款,土耳其还充分利用难民问题给欧盟施加压力,曾经作为奥斯曼帝国势力范围的巴尔干半岛更是首当其冲的阵地。

所以,为了避免成为美俄土等大国博弈的炮灰,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北马其顿以及黑山在难有中立能力的情况下,唯有更加坚定地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坚持反俄不动摇,才有获得安全感的一线生机。

所以,东南欧三国坚决反俄,看似匪夷所思、火中取栗,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保命操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酷爱兵法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