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雷军再捐2000万元!

官宣:雷军再捐2000万元!

00:00
08:33

今天,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即将130岁的武汉大学再度收到暖心生日礼物,继捐赠雷军科技楼后,武大杰出校友雷军将奖学金再翻倍升级到2000万元用于激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据武汉大学介绍,雷军校友于2012年向武汉大学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雷军奖学金项目,自2013年至2022年,每年评选奖励武汉大学优秀本科生3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10名,奖金每人每年2万元。

雷军奖学金自设立以来,已累计奖励优秀学子近500人,奖学金评审过程公正严谨,结果公开透明,在武大学生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助力武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雷军奖学金项目在资助育人中的示范作用,雷军校友决定自2023年起,继续支持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将雷军奖学金的项目总金额相比第一期翻倍,十年总金额2000万元,并在原有奖项的基础上,增设“雷军卓越奖学金”,每年10名同学,每人10万元,以进一步加大对母校顶尖人才的奖励力度。

雷军奖学金面向武汉大学以下范围内的特别优秀的学生:

1. 在校的二年级以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2. 在籍的全日制普通类二年级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第一年可按硕士生标准参评。

本科生申请条件

申请雷军奖学金的本科生须满足以下条件:

01 勇于创新,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02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成绩排名处于本专业年级前10%,且没有不及格科目,综合素质测评排名处于本专业年级前5%。

研究生申请条件

申请雷军奖学金的研究生须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01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02 在省部级及以上的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03 在申报评选的学年里,博士生至少2篇、硕士生至少1篇学术论文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所发表的论文,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研究生以第一、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或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编著。

04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我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获得授权专利。

05 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有突出成绩。

捐99999999元为武汉大学建楼

据极目新闻,2023年6月20日,武汉大学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正式揭幕,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校长张平文、副校长李资远等校领导及相关学院师生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及小米集团高管一行出席了揭幕仪式。

雷军是武汉大学1987级计算机系校友。据介绍,2016年10月20日,雷军捐赠出资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大楼总建筑面积45500㎡,将用于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推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和创新技术研究。

据此前报道,为了这栋楼雷军共捐资99999999元,这个数字比陈东升捐建万林艺术博物馆少1元。

武汉大学方面介绍,为了感恩和回馈母校,从1997年开始,雷军先后向母校捐赠设立武汉大学“腾飞奖学金”“雷军奖学金”“雷军科技楼”“抗击新冠肺炎基金”等多个捐赠项目,捐赠总额达1.3亿元。

在雷军科技楼揭幕仪式现场,雷军动情表示,30多年前,自己在武大读书,学校最好的教学楼是逸夫楼。“当时我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也要像邵逸夫先生一样,给武大捐一栋楼。多年前的梦想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此时此刻,涌上心头的都是感恩。祝武大越来越好,也祝福新一代的武大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雷军说。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雷军科技楼对于武大学子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对于学校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待。期盼这栋现代化科研大楼成为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筑巢引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开展跨学科前沿交叉研究的重要平台,以及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堡垒。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楼里能引进一大批具有一流国际视野的顶尖创新人才、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孕育出一大批前瞻性、创新型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雷军回忆武大往事:

创业是人成长最快的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在2023年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也回顾了在武大的往事。

进入武汉大学后,雷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两年修完大学所有学分但书要怎么读?课该怎么选?琢磨不明白的时候,雷军决定找学长们请教。聊完,雷军收获很大,他说: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需要找个懂的人问问。

要想两年修完所有学分,大量课程就必须自学,当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时雷军感到很痛苦。“硬着头皮,咬着牙往下读,读着读着突然开窍了。”雷军表示,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遇到看不懂的先跳过去,反复多读几遍,就能读懂。

待学分修满了,雷军的第二个目标是成为优秀的程序员,雷军通过在机房排队蹭电脑、用纸拓键盘练打字,还在纸上写好程序保证上机时能够快速输入。熬了很多通宵后,雷军逐渐炼成了同学眼里的“技术高手”。雷军的Pascal 作业被老师编入新版教材,还完成了第三个目标:在一级学报上发了论文,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大二时写的汇编语言代码,30多年后仍在被讨论。目标也许并非遥不可及,关键是去尝试。

1989年的暑假,19岁的雷军和朋友王全国一起,写出了加密软件BTILOK,深受程序员欢迎,赚到不少钱。30年后,雷军和王全国拍了张照片,纪念他们第一次合作。“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找互补的朋友一起干,更容易成功。”这是雷军总结的另一个经验。

大三时,雷军和学长一起创业做了三色公司,平均分配的股权、合伙人轮流担任了董事长,自己却只有“技术主管”的头衔,这些少年意气下的公司治理方式很快让公司陷入困境。最惨的时候,饭票要靠同事和食堂师傅打麻将赢来,关门也毫不意外。这是雷军第一次创业的经历,若干年后当他看见类似平分股权的年轻人前来找融资机会,他选择在心里祝他们好运。但创业是人成长最快的时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武汉大学、极目新闻、第一财经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