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应付县里、镇里的不同检查,而且要书面检查,只能是给我们增添负担,而对食品安全无益。”
据8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读者柳先生来信反映,一家小餐饮店店主每天苦于填写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日管控的表格,已不堪其扰。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应表示,将要求各地开展自查自纠,杜绝加重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负担。对于工作推进中变形走样、加重负担的行为,将督促整改,坚决纠正。
食品安全大于天,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可是,报道里出现的“商家天天填表”的情况,却着实是“多此一举”,正如商家所言,只能是给他们增添负担,而“对食品安全无益”。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对商家而言,有关部门将表格发给他们,进行“日报填表”,看似严格管理,实则商家可能只是按照要求,“随手一填”,应付了事。如此,无论售卖数据还是经营记录,真实性都难以保证。
尤其是,商家虽然负有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但也不能“自己监督自己”。监督食品安全是职能部门职责所在,如果只是将相关表格“一发了之”,何来食品安全?这分明是监管部门将其职责“转嫁”给商家。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此次回应中特别强调,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职责,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但为减轻小微主体负担,这一规定并不包括小餐饮店等。
因此,地方监管部门让小餐饮店店主“天天填表”,不仅填不出食品安全,更是违规行为。而且,地方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管,也不只是为了食品安全,同时也包括生产经营安全。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就是一次提醒。假如职能部门只是把相关表格发给商家,让其自行填报安全数据,而不是把监管检查工作落实到现场,类似事故自然难以避免。
说到底,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也是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举措,但小餐饮店店主们“天天自己填表”就成了形式主义,暴露出部分地方在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的执行“模板化”、落实“走过场”等问题,需要及时整改、纠正。
当然,这也不是说,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地拿出办法来让小餐饮店的生产经营“留痕”没有意义,而是这种“天天填表”的形式主义,过犹不及。食品安全大于天,但“商家天天填表”填不出真正的食品安全,而需要的是日常监管工作不走样,“无事不扰,有事真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