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
燕子双双飞天上,翅膀扇动收又放。妹妹今日要出嫁,送到郊外大路旁。越走越远望不见,双眼模糊泪汪汪。
燕子双双天上飞,忽上忽下紧相随。妹妹今日要出嫁,送到天边不想回。越走越远望不见,久久站立眼含泪。
燕子双双飞天上,声音忽低忽高昂。妹妹今日要出嫁,送她远道去南方。越走越远望不见,千愁万感心暗伤。二妹真诚又可信,情义仿佛流水深。性格温柔又和顺,贤淑谨慎重修身。不忘先君常思念,劝勉寡人最贴心。
【原典】《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注释】⑴燕燕:即燕子。⑵差(cī)池: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⑶颉(xié):向上飞。颃(háng):向下飞。⑷将(jiāng):送。⑸仲:指二妹。古人多用伯、仲、叔、季排行。⑹塞(sāi):诚实。渊:深厚。⑺终:既,已经。惠:和顺。⑻淑:善良。慎:谨慎。⑼勖(xù):勉励。【沧海诗评】这么好的鸭子下了河,这么俊的妹子谁舍得!聪慧可人的妹妹远嫁南国,身为国君(或储君)的哥哥前来送别。正是仲春时节,惠风和畅,燕子翩翩飞翔,这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烂漫春光!可是,这么可爱的妹妹就要离开自己了,她是那么温柔和善,那么细心周到,那么贤惠孝顺。从今天起,这样完美无瑕的好妹妹就要远嫁他乡,从此天各一方,“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主人公又如何高兴得起来?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燕子双飞的乐景,更加重了主人公感伤的心情。送了一程又一程,从人烟繁华的都城一直送到春草萋萋的郊外,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不能不分别,于是,久久伫立,目送着妹妹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此刻,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骨肉深情,感人至深。宋代许顗yǐ评曰:“真可以泣鬼神!”这是一首送别诗,“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典型意象,在历代送别诗中,都可以看到它的流光余韵。它是李白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孟浩然笔下的“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是岑参笔下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白居易笔下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是韦应物笔下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是谢翱笔下的“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是马远笔下的“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清代王士禛推举该诗为“万古送别之祖”,可谓恰如其分。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的主题,按照《毛诗序》的说法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这种说法被许多注解《诗经》的学者所采信,影响至今。庄姜是齐国人,就是《诗经·硕人》的主人公,嫁给卫庄公。她长得很美,却没有儿子,卫庄公又娶陈国厉妫、戴妫姊妹。戴妫生子名完,庄公让庄姜收为己子,并立为太子。庄公卒,太子完即位,即卫桓公。后桓公被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州吁杀死,其生母戴妫受到牵连,被遣送回陈国。庄姜曾养育其子,并与她关系友善,临行去送他,并作了这首诗。《毛诗序》解诗,喜欢以史证诗,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结合诗作的背景,加深对诗歌底蕴的理解。但有时则过于牵强,容易限制读者的思维,甚至造成误导。从这首诗来看,还是理解为卫君送其妹远嫁南国更为合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声音美似春江水, 韵味仿佛夏日风。
天韵百合 回复 @听友223919522: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