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08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底层逻辑》08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00:00
09:29

前面,我们说到了,对社会事件怎么判断是非对错。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规划,怎么判断对错。现在,我们谈一谈怎么对知识和技能判断对错。
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两种,一个文科,一个理科。巧的是古代也分两种,一个文,一个武。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很明白地说明了这两种技能的不同。比武,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平手就是平手,谁把谁撂倒了,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也没法质疑。谁做第一,当之无愧,谁都得服。但是文科呢?你写个文章,怎么叫做好,怎么叫做坏啊?这个没有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判断标准,你觉得好啊,我觉得就不好。所以,批卷子的考官,是不是跟你对脾气,那就太重要了。所谓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话语权的争夺。甚至还可能跟政治掺杂在一起。
音乐呢,也是这样。咱们没法评判说谁的音乐就一定比谁的好,只能说各有所爱。当然,像某些导师,他就可以说。比如刀郎那个音乐虽然销量好,但是依然没有让主流音乐圈接受。所以在文科上,很难有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第一存在。
这些都不是1+1等于2的问题,1+1等于2,这是理科的问题。理科的问题,大多数就都是有个绝对的对和错了。
这就是为什么数学大师啊,基本不吵架。因为你这个命题,能证明就是能证明,不能就是不能。跟比武是一样的,谁输谁赢,显而易见,谁也没法说个不字。
像这个理科,和武科来说,它有一个公理体系。文科的就没有,文科是靠逻辑推演的出来的结果。你觉得你这样推对,我还觉得我那样推对呢。也没有办法验证。没有大家都认可的一个公理存在。
也不是说所有的理科和武科都有公理体系,只是大部分都有,比方说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这也是一个推演,并不能说是一个公理。文科也一样,比方说记忆某一些文学常识啊,一些名人的名字什么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还有,古代的科举制度为什么慢慢采用了八股文的形式呢?就是因为规定了这个形式,你容易判对和错,好和坏了。当然,这样也就禁锢了文人的思想。但是不禁锢呢,那就谁也不服谁,导致“文人相轻”,也挺难办的。
书中,就重点说了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发展了才几百年,虽然是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那可是相当热闹。各种派别林立啊,各种徒弟不认同老师的观点,乱拳打死老师傅啊,谁说谁有理。可是谁又都没办法完全战胜谁。因为谁的观点都有价值,谁的理论呢,又都不缺问题。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没有什么是不可推翻的。
比方说,下面这几个经济学的大咖,理论都不同。
(1)亚当·斯密,是吧,被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供需理论的提出者,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3)约翰·凯恩斯(凯恩斯主义就是他)
(4)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词之一“交易成本”的提出者)
(5)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键人物)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也叫古典经济学,就差没叫古董经济学了。他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他的一部分徒子徒孙就不认可他。比如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他就认为,价值不是由劳动决定的,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钻石是捡来的,还是制造出来的,他的价值都是一样的。不能说你得到它付出的劳动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比方说,你在你家白菜地里捡到一块陨石,价值连城。但是并没有付出多少劳动啊。你如果是一个宇航员,到了火星上,捡了一泡屎回来,这个付出的劳动是很大的,但是它有多少价值呢?这都是人们的需求决定的。而且人们的需求还是变化的。当一个人饿了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觉得价值大,吃第十个,就没那么大了。
但是,李嘉图又不同意这个马歇尔。他提出了供需理论,说供需关系,才决定价格。后来科斯又举手发言了,你说这个供需决定价格啊?但你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就是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才行。可能不变吗?你这就是黑板上的经济学,纸上谈兵。然后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又出来嘲笑科斯,说他那个交易成本理论也有漏洞。
反正这个门派是很多。
所以,在学习上,作者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我们要兼容并包。
第二个建议是,给每个观点,找出一个反例,就是找出它的漏洞,那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第三个建议就是,不要忘了,每个理论都设定了前提条件。忘了这些前提条件,这个理论就不可能成立。


下面说到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我现在做的这件事啊。因为我也能发现这本书里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啊。比方说前一个音频说的那一节,书里写的是,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但是,这三层有什么关系?有递进关系吗?没有写出来。这三层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一个漏洞啊。当然,刘润老师也不会怪我们抓漏洞的,他自己建议的嘛。
还有就是,这本书这一节,就隐隐地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为了说明公理体系和逻辑推演的区别,大量的举例都是经济学的例子,那就是假设了读者都对经济学有一定兴趣,并且有一定的了解。读者不满足这个前提条件的话,可能就读的有些无趣,或者费劲了。
所以,我们读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看法。都是各有各的价值。就像我这个解读书籍的节目。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兼容并包。
好了,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这一章就研究完了。下一章是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欢迎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