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程妮娜,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上期节目我们讲到了金朝与宋朝的关系发展变化,从双方订立海上之盟、联合灭辽到金朝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再到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南北对峙。在这段时间内,金朝虽然一直与宋朝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丝毫没有放松对本国的制度建设,经过两代人三位帝王的努力,最终建立了女真制度与汉制并存的二元政治制度。
金太宗天会四年初,金军第一次围攻汴京的时候,在城下之盟中获得宋徽宗同意,将中山、真定、太原以北土地割给金朝之后,金人就认识到以具有女真特点的国家制度是无法对原宋地、辽地高度发展的汉人地区进行统治的,在金朝朝廷主持朝政的谙班勃极烈完颜杲和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幹,他们两个人就劝说金太宗改女真旧制,用汉官制度。天会四年,始定官制,在中央开始着手建立尚书省以下的司、府、寺等机构。采用汉制与金太宗自身欲强化皇权的政治方针是相吻合的,于是金朝就开始了中央与地方的官制改革。
这个时候的地方改革主要是指在中原地区设置的汉人枢密院的改革,原来的辽朝的汉人枢密院制度向三省制改革。那么中央改革是自下而上的,从设立三省六部的基层行政机构着手。到天会十二年,也就是1134年正月,在中央勃极烈之下,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以及下属机构已经基本健全了,太宗就以“初改定制度,诏中外”。十三年的时候,正月,太宗病逝,熙宗即位,进一步全面推行汉官制改革。天眷元年的八月,颁行官制,全面实行三省六部制。这个史称“天眷官制”。
金人在进行中原化政治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抛弃本民族的制度,而是改头换面地保留了一些女真族的特点,并且在地方政治统辖体系中保留了女真族的社会组织。比如在中央,它将几位国论勃极烈,就是宗翰、宗幹、宗磐这三人转任为太保、太傅、太师,这三人同时兼领三省事,这个领三省事是一个官名,这个官职不是虚职,而是实职,具有统领三省的权力,所以他们保有了和过去同等的权力和地位。中央是这样,那么在地方的路制之下,把女真的猛安谋克制度与汉人的制度并存,汉人的州县制度、女真制度两个制度并存,分属不同的管理体制。海陵王的时候,1156年,颁行了“正隆官制”,进一步将三省制改革为以尚书省为主的一省制,金朝末年又出现了行省制的雏形。中学教科书说,一省制、行省制最早都出现于元朝,这不准确,一省制最早实行于金朝,元朝是承金朝制度。金朝末年行省制也可以说是元朝行省制的一个源头。另外,清朝实行的八旗制度与汉制并存的这种制度模式也源于金朝。所以,金朝的这种结合汉族与女真族特色的二元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刚才我们大致说了一下金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无法言明,这主要是因为史书上记载得不多。记载金朝这个制度的史料,主要源于《金史•百官志》,但是这里面主要记载的是海陵王确立一省制之后,中央与地方的机构与官职,对于金朝前期的官制记载得不仅简单,而且有重大的阙漏和讹误。比如说关于金初女真特点的中央与地方官制、金熙宗“天眷官制”的三省六部制的机构和官制只是简单提及,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记载;另外对海陵之后的金章宗时期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提刑司也缺载。这使学界关于金朝前期制度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争议,有些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共识。
金朝女真人是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在推行汉制改革的时候,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女真政治特色,还吸收汉制,促进女真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比如说它效仿汉制,开设女真字学校、女真府学、女真国子学,金世宗的时候,还开设了女真进士科。《金史•选举志》记载,女真进士称为策论进士,策用女真大字,你答策的时候用女真大字,写诗的时候用女真小字,然后规定考试的程式、考试的周期,依汉人进士的制度。章宗的时候,又增加了女真进士科举,需要考试的内容是弓箭,就是你不仅要能用文字答这个考题,你还得有骑射的本领。又比如,它在采用了中原王朝的礼制的时候,又将女真人传统的山河祭祀,比如说长白山祭祀给纳入到了国家祭祀当中去,与汉制并行。那么金朝女真人在吸收汉文化的时候,没有主动地放弃本族文化,而是努力地吸收汉文化来弘扬本族文化,这使女真文化在儒家文化的层面上与汉文化得到一个统一,从而这就使得不同的民族在一定的文化领域内能够彼此认同,客观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
金朝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继续推行改革,还实行了一项重大的措施,就是迁都燕京。金朝前期的国都是在黑龙江哈尔滨的阿城,称为上京。海陵王即位之后,1153年,将都城迁到了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改称中都。海陵王迁都燕京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巩固君权,海陵王他是金太祖的庶长子宗幹的第二子,他本身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杀了金熙宗夺得的皇位。所以海陵王登基之后,女真宗室大臣们对他很不满,为了压制这些宗室大臣的不满,他开展了多轮的大规模的杀戮,为了进一步打压女真宗室的势力,他决定将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并且削去了上京的称号,只称为会宁府,同时他又将大批的宗室贵族从女真内地迁往了中原。女真贵族被迫离开故土,势力就明显地衰弱了,这也大大减轻了对海陵王的威胁,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他是想要推动金朝进一步中原王朝化,想实现一统中国的梦想。海陵王是一个主张采用汉制的女真皇帝,上京地处边远,女真的旧势力盘根错节,处在今天的黑龙江省比较偏远的地方,往各地的交通也很不方便,这给推行政令带来了诸多困难。燕京处于金国的中部,上京处于它的北边的一个角,而燕京处于金国的中部,经济发展,人口繁盛,是金朝国内最为理想的立都之地。海陵王推崇儒学,受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他就曾经说:“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他以燕京为都,也是他要一统天下的步骤之一。海陵王迁都之后,国势蒸蒸日上,到了世宗、章宗时期,金朝就进入了鼎盛时期。史书说世宗、章宗这个时期“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宇内小康,这与迁都燕京有着重要关系。
中国历史上以今天的北京为都城是从金朝开始的,之后元明清陆续以北京为都城,除了承前朝的都城因素之外,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和建立清朝的满族都是北方民族,也比较适合北京的气候、物产和自然环境。明太祖朱元璋他最初立都是在南京,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这个与明成祖的势力范围在北方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从1153年,金海陵王以今天的北京为都城以来,至今已经有800多年,造就了北京浓郁的帝都文化。
金朝迁都北京后,逐渐进入全盛时期,但从金章宗后期开始,金朝开始走向衰落,并最终为蒙古人所灭亡。关于金朝衰亡的具体过程和原因,我们下期节目再聊。
好的,这期节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