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所谓“和”的本义

第七节:所谓“和”的本义

00:00
02:19

了一斋主V18388163226

上一节我们讲所谓中,这是中庸的核心概念。这一节我们来讲和
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也就是当这些情绪发动后能守节秉义,中正不变称之为和。这里解释一下,上面我们讲“道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时时安住于天命(性)中,即那个喜怒哀乐之未发,不着于任何相的自性中。然当情绪起来时,能站在“中”的见地,清净寂然不动的见地,清楚知道情绪在变化,而不随情绪跑。就是“和”。“和”不是消灭情绪,也不是控制情绪,而是认清看破情绪。而如大海与海浪,认清自己是海后,任浪翻动,而自己如如不动。又如虚空与虚空中的尘土,尘土纷飞,但虚空永远寂静。这才是“和”的境界。
《蒙斋中庸讲义》讲:未喜未怒未哀未乐时,澄然寂然性也。既未发何以名“中”?曰中不可名状也,可名状者皆发也。发非性乎曰发而中节。亦性也发而不中节者性之动也。中也者未发而不动也。和也者虽发犹不动也。常中而已。常澄然寂然而已。
这里他讲的更明白,也就是未喜未怒未哀未乐的时候,是那我澄然不动的性。既然没有发为何要叫“中”呢?中指的就是不知道用什么名称来形容易,因为没有一个形象,没有一点迹象,就像人呼吸,在未呼要呼时的这个状态,是不好形容的。可以用名称来形容的都已经发出来了,往下他讲,中是未而动,即安住于自性中,和是虽然已经发动但能中节,动而不动,即无极而生太极,太极为动,但无极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所以常中而已。常澄然寂然而已。
所以你要反复体会,认真证悟才可以。不可以说你听了就完了,要找来原文,认认真真去学习。只要中和搞通了,外面那些乱讲的就忽悠不了你了。你对自己的学养才有一个基础。了一斋主虽然是免费提供,但真的是可以帮到你的,你也要不负自己才行。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上面惠能的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另一个,我们在最开始讲的0=1+(负1)也同样表达了这个意思。你我要时时从回到最高的见地——宇宙本只有一个真我,真我即一切,一切即真我。所以我们要“中”也要“和”才是真正的大道。
好,这一节我们就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