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录了中国诸多变化!这位108岁的外国友人走了

她记录了中国诸多变化!这位108岁的外国友人走了

00:00
0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

伊莎白·柯鲁克女士

于2023年8月20日0时59分

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

在中国的百余年中

她见证了开国大典

记录下中国诸多变化

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

1

她一生关注中国农村发展

1938年,在加拿大求学的伊莎白青春正好,但她选择回到她的出生地中国成都。小时候跟父母在中国的经历,让伊莎白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兴趣。父母一开始让她继承教育事业,劝她从事幼教,攻读儿童心理学。但伊莎白自己想研究“人”,辅修了人类学。

1938年伊莎白回中国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跟着父母搞教育,而是去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那时,村里的藏族老百姓很多事都靠牦牛,伊莎白发现村民们用手捻的办法,把牦牛的毛纺成线,效率特别低,她就特意从成都背了个纺车送到村里。

几年前她回到过这个地方,那时沿着大渡河一路都是平坦的马路,大渡河上,桥替代了铁索,伊莎白当时还兴奋大喊:停一下,我要走那个桥过去!

1942年,伊莎白和大卫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并在英国结婚。1947年,夫妻二人再次回到中国,在冀南太行山区十里店村庄考察,记录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当地土改的全过程。《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两本著作相继在中国和美国出版。

2

100余年翻天覆地

她是共和国的见证者

1921年,6岁的伊莎白从加拿大回到她的出生地成都。从那时算起,伊莎白随家人回到中国已经100多年了。以前伊莎白还在农村教村民们识字,现在在中国,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义务教育,人们都能去上学。

2019年,伊莎白获颁“友谊勋章”。颁授词写道:伊莎白 · 柯鲁克,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交流、促进中国与加拿大民间友好作出杰出贡献。

在2021年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时年106岁的伊莎白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还想有更多的交流,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伊莎白•柯鲁克女士,一路走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