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论语》文本: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句话是《论语》的末篇末节,编排者将其放到最后,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总结的含义在其中,而这句话中的“知命”、“知礼”和“知言”的确也从三个角度极为涵盖地浓缩了孔子的观点和思想,那么也就让我们借由这最后一句话,来进行一个整体的复习与总结。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天命,知命是君子之道的根本所在。
孔子曾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应该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凭借你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很多时候它需要天命的成全。而一旦参透这一点,人生就会变得相对快乐一些,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执念的存在。
我们在少年时,总觉得成功是一件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事情,只要我足够付出,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就一定能有相应的成就。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因为一旦你这样想,就意味着你找到了成功的先决条件,从概率上来说,你达成目标的可能就会变大。
但越往后就越多人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努力,时间、地点、人物……一切的时机都非常重要。
例(略)
同样的,在这个领域拼命努力的人那么多,又有多少人会得到天命的成全?这个比例说实话是很令人悲观的。所以有很多人会产生心态的变化,他们抱怨世道的不平,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那往往就是因为你给了自己太多的期待。
我们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并不是让你躺平摆烂地去等候命运的垂青,而是让你保有原本的梦想,去努力,去奋斗,去精进,去做好一切你在自己的把控范围内能够做好的事。而其他的,就交由天命成全。
是的,所谓君子,应该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惜缘不攀缘,知命不强求,这样的人生,才更快乐和洒脱。
“不知礼,无以立也;”指的是,不知礼的人,是无法立身处世的。
“礼”是孔子始终强调的核心概念,在儒家中,“礼”一方面指的是政治上的“礼制”,还记得之前所讲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典故吗?这就是从“礼制”出发的约束。那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可以从“礼法”和“礼教”上来明白“礼”的重要性。
所谓的“礼”其实都是由内在的生成,从而有着外在的显示。我们说,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我们一定是需要与他人合作或者沟通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以“礼”作为规制和约束自己行为的方式,是能够学会如何立身处世的根本。
例(略)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说的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要学会分辨他人的言语,不然就无法真正了解对方。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的是,分辨他人说什么能有什么困难?照着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去理解不就没有问题了吗?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说明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这个世界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中的事很复杂,其中的人也很复杂。当碰到复杂的事的时候,人在其中的一切行为也都有可能变得复杂起来。从语言角度来看,人们经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并不直话直说,你要参透他的意思,如果仅从话语本身就会理解得很局限,你必须得观察他的表情,体会他的语气,从而去领悟话语背后的含义。
例(略)
不要仅仅停留在话语的本身,而要去体会话语背后,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而能听得懂话的人,才能真正地去了解他人。
《论语》的末篇末节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整合地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孔子引导我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情况下,能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也能学会和世界和谐共处。我想,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指引。而这也是《论语》的最后一讲,我也衷心祝愿听到这里的朋友们,都能通过修行,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