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的孙子萧云松上学时,老师悄悄询问:是不是家庭条件有困难?

萧克的孙子萧云松上学时,老师悄悄询问:是不是家庭条件有困难?

00:00
14:26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家长们都尽自己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学校里的大多数孩子都穿得光鲜亮丽,吃得也很丰盛。

开国将军萧克的两个孙子萧云松和萧云志当时在上中学,但是与周围的同学相比,他们看上去非常穷困。

老师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特意找他们单独谈话,问他们是不是家里有什么难处。

萧云松和萧云志在学校具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以至于让老师觉得他们家庭困难?为什么萧克将军的孙子会过着看上去很窘迫的生活?

萧克将军的经历

萧云松两兄弟之所以过着简朴的生活,与萧家崇尚勤俭的家风有关。而萧家家风的起源正是萧克将军。

萧克出生于1907年,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家人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但是萧克目睹中华大地饱受外强蹂躏,有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1925年,萧克毅然选择投笔从戎。新兵入伍前会面对严格的考核,萧克虽然从小没怎么干过体力活,但是都咬着牙撑了下来,训练成绩完全不比别人差。

入伍之后他随着部队南征北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面对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日军,萧克没有退缩过,而是在与日军的一次次交火中,积累了应对日军的特殊经验。

三井之战中,日军火力强大,萧克白天按兵不动,在午夜发起突袭,大败日军。此外,在艰苦的抗战岁月,萧克很注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抵御外敌。

随着功绩的积累,萧克一步步被提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

虽然身居高位,萧克从来没有因自己的地位而自满得意,他认为胜利是无数战友的鲜血换来的,自己能够活着已经是命运最大的恩赐。

解放战争胜利后,萧克也没有闲下来,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1958年,萧克任职农垦部副部长。虽然这份工作做得很辛苦,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任职期间,他认真地学习了很多农业知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萧克还学着开拖拉机,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很快就学会了基础的驾驶技术。教他开拖拉机的师父夸他学得很快。

1969年萧克在云山接受劳动教育,种菜、砍柴、做家具、造房子,很快就做得非常娴熟。

萧克很喜欢看书,自己做了一个书架,虽然略显简陋,但是当他把自己的书摆上去时,觉得非常满意。

每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他总是感到十分欣慰。

后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萧克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

萧克很爱吃红烧肉,虽然家里条件已经允许他每天吃到自己爱吃的红烧肉,但是萧克认为每天都吃肉太奢靡,规定只有节假日才可以吃。

日常生活中,萧克和妻子蹇先佛会尽力节约用水、用电。

比如把洗衣服、洗澡的水存下来,用来冲马桶,离开家之前认真检查一遍电器是否全部关闭等等。在两位老人的言传身教下,萧星华和萧云松兄弟俩也养成了节约水电的习惯。

萧克对吃穿用度不怎么讲究,对住房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够遮风挡雨就可以。

别人家为了让老房子看起来更漂亮,会不时进行翻新。但是萧克家的房子在风吹日晒中逐渐陈旧,没有人管它。

即使有人说起萧家老宅看上去应该修一修了,萧克一家人都不甚在意。

有中央领导看到后,为了抚慰老干部家庭,决定拨钱给萧克让他修缮房子。但是萧克婉言谢绝了。

萧克拒绝领导给他拨款修房子,是希望这笔钱可以用在更有需要的同志身上。

除了不愿意过多使用国家的资源之外,他还会把自己的私人财产用在公众利益上。

萧克是从湖南郴州市小街田村走出来的,后来他一直密切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当知道小街田要架设高压电线时,他拿出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

除了关心家乡的建设之外,他还很关心家乡的教育,资助了一所希望小学,还成立了“萧克教育奖”。

萧克平时生活作风简朴,是因为他觉得应该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他不仅时刻不忘约束自己,对自己的后代也一样严格。

萧克教子有方

萧克的儿子萧星华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萧克和妻子骞先佛要随部队转移,就把萧星华寄养在老乡王金生的家里。

在那个时代,王金生一家人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保障,一家人省吃省喝地将萧星华养到了三岁多。

萧克和妻子骞先佛回来接孩子时对王金生万分感谢,他们知道王金生一家人为了养活萧星华一定费了很多心血。

后来萧克夫妇经常带着萧星华回去看王金生一家人,懂得感恩是萧克夫妇教育孩子的第一课。

萧克夫妇将萧星华接到身边以后,虽然很开心和孩子团聚,但是没有放松对萧星华的要求。

萧星华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为战乱没法去上学,萧克就把3000个常用字写到一张纸上,对萧星华说“要靠自己啊”。

因为萧克军务繁忙没法辅导萧星华写字,萧星华就每天自己在家里练习。

虽然看到别的孩子玩耍时心理很羡慕,但是他始终记得父亲临走之前说过的话,时时刻刻不敢放松自己。邻居见他年纪这么小就这样刻苦,对他十分钦佩。

解放战争胜利后,萧星华开始正常上学。

萧克夫妇虽然很关心他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但是并不会对他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萧克经常说:“解放前可以吃的东西,解放后也可以吃。”

别的孩子嘴馋了就让家长买路边的小零食吃,萧星华从来不会随便向父母要东西。

上中学时的学校离家很远,萧星华需要自己走很远的路回家。

组织上虽然给萧克提供的有公车,但是萧克一次都没有用公车接送过萧星华。

有一次萧星华发着烧自己走了回来,一回家就晕了过去。萧克夫妇虽然立刻请了大夫给萧克治病,但是之后还是没有接送过萧星华。

虽然如此,萧星华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他知道父母心中是很疼爱自己的。萧克和骞先佛经常询问萧星华在学校里和其他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学业上有没有困难。

萧星华总是告诉他们自己在学校很好。

他在学校时学习十分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萧星华被分配到了湖南洞庭湖农场劳作。

上级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劳动强度非常大,他的身体和心理每天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这样的工作与萧星华毕业前的想象相去甚远,但是萧星华从来没有怠慢过自己份内的工作,和其他人一起造出了五万亩农田。

萧克当时在云山接受劳动教育,也过得很辛苦。但是他特地抽出时间写信鼓励萧星华:你要靠自己的努力,现在吃点苦以后会受益良多。

萧星华收到萧克的信以后,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觉得十分安慰,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萧星华在洞庭湖农场度过了一年时间,这一年的磨练让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更加懂得了劳动人民的不易。

后来萧星华被分配至武警部队纪检部门。在他到岗前,萧克再次对他强调“要靠自己的努力”。

萧星华到岗后,工作十分积极。凭着自己的努力,他得到了武警部队领导的赏识,后来被授予了武警少将的军衔,成为很多人的榜样。

升任后的萧星华依旧温和谦逊,和其他人打成一片。

萧克常说,没有人民群众自己什么都不是。萧星华谨记于心。萧克父子营造出了萧家清正廉洁的家风,萧星华的儿子萧云松和萧云志出生后,也受到了熏陶。

受到萧家家风熏陶的萧云松兄弟俩

萧云松和萧云志相继出生后,萧家的人都非常欢喜。萧克和萧星华虽然疼爱他们,但是比起给萧云松兄弟俩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更希望两个孩子能够拥有勤俭克己的美好品质。

萧克经常对萧云松兄弟俩讲述过去艰苦的生活,并经常告诫他们,要将勤俭节约当做美德,不要因自己是干部子弟而骄傲自满。

萧克还亲自教萧云松和萧云志书法,就是希望他们在学习书法时养成平心静气、不骄不躁的好习惯。

萧克的教导对萧云松兄弟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萧云松和萧云志在学校时从不炫耀自己的家世,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两个人不和别人比吃比穿,有的同学有了新衣服新鞋子开心地对同学们展示,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各自新买的衣服。

萧云松和萧云志从来不参与这样的话题,他们经常穿着缝补过好多次的粗布麻衣,有时候还会穿着父亲穿过的旧衣服。

他们在吃的方面也很不讲究,别的同学都吃着精致的菜肴,他们则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玉米和咸菜。

有一次天气非常好,学校组织大家参加春游。

同学们都非常期待,很多同学穿着父母精心准备的漂亮衣裳,带着面包饼干等好吃的,萧云松两兄弟却带着几个窝窝头。

一旁的同学非常吃惊,萧云松兄弟俩却浑不在意,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窝窝头,一边欣赏着郊外的美丽景色。

因为他们吃的穿的太过简朴,同学们以为他们家境不好。

经常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们,但是他们也并不在意,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学习上。除了努力学习外,他们关爱同学,尊敬师长。老师们非常喜爱萧云松兄弟俩。

因为误以为他们家庭条件有困难。

有老师特地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跟他们谈话:“是不是家里有困难?有困难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可以帮你们想办法。”他们听到老师这么问,忙说没有什么困难,不用麻烦老师。

在那之后,两人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惯,还是穿着以前的衣服,每日三餐依旧是粗茶淡饭。当老师说要帮他们申请补贴时,他们婉言相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毕业。

后来学校的师生们偶然知道了他们是萧克上将的孙子,十分敬佩萧家家风。而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依旧过得十分简朴。

萧云志的大学同学说他人品很好,没有世家子弟浮华和傲慢的习气。大学毕业后萧云志在电力系统工作,工作认真负责。

萧云志从不向同事们主动提起自己的家世,只是专注地在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因为工作经常加班,萧云志有时候会感觉到疲惫。骞先佛虽然体谅他的的辛苦,但还是教导他:“大家工作都一样辛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萧云松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

大学毕业后,他曾经想过参军,像爷爷和父亲那样保家卫国。但是最后因为离标准体重有一点差距而没有成功入伍。

萧云松没有试图利用家里的关系让军队为他破例,也没有因为落选而耿耿于怀,他选择了继续在学业上深造,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据萧云松的校友描述,萧云松读研时不像其他美术生那样讲究时尚,他经常穿着旧军大褂,骑着旧自行车,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画着喜欢的东西,对别人讨论的新鲜事物并不感兴趣。

萧云松兄弟俩都有着淡泊名利的超然,而这与萧克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除了萧星华父子三人,还有一些萧家的后辈也受到了萧克的影响。

萧克的侄孙和萧克共同生活了十年,和萧云松兄弟俩一样,他也经常穿着旧衣服,吃着粗茶淡饭。

这十年他将萧家家训谨记于心。从不在物质方面和别人攀比。从学校毕业以后,萧石英记挂着家乡,选择了回到家乡发展。

2008年,萧克在北京去世,萧家亲属谨记萧克生前的愿望,低调地举行了葬礼。葬礼结束以后,萧石英代表萧家亲属谢绝了工作人员报销路费的提议。

正因为萧克的以身作则,萧家后来的两代人才懂得身为革命人士的后代。

他们要继承的不是这份荣誉,而是前辈们清廉克己、坚韧不拔的精神。

结语

萧云松和萧云志身为将门之后,却在萧家家风的熏陶下过着节俭的生活,不为名利所累。

正如萧克将军所说,“勤俭节约”是萧家的传家宝。萧星华和萧云松两兄弟都接下了这个传家宝,并将其代代相传。

对于萧克将军,你还记得什么呢?

本文由“客馆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