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70岁大寿,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主席:你们是要敲我竹杠呀

毛主席70岁大寿,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主席:你们是要敲我竹杠呀

00:00
14:5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场生日会引起了调笑,毛主席的一句“敲竹杠”拉开历史的帷幕,也让众人看到了真实的艰苦朴素的毛主席的日常。

1963年,深冬里北京的寒风吹在人身上好似刀割一般。此时的人民大会堂里,毛主席正会见完外宾。此时早已不是用餐时间,但因为早有安排,主席还是走向了颐年堂。

不料,会堂里突然出现了几名“不速之客”。陈毅、罗瑞卿带头的一些老同志朝毛主席走来“主席呀,你可知今天是什么日子?”。

主席心下不由得疑惑,这次并没将生日会的事情告诉他们呀:“老罗同志,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主席,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都是来给您祝寿的!”谢富治走上前来对主席说。

霎时,主席哈哈大笑:“你们真是赶得巧,我今天正要自掏腰包,你们就都来了,是要来敲我的竹杠呀!”

堂堂一国主席,七十大寿不仅不讲排场,甚至还要自掏腰包做菜。那时的主席生活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伟大毛主席的日常生活。

艰苦作风贯穿始终

主席勤俭节约的习惯是早就养成的。在湘省,一个叫韶山冲的地方,这里的村民们几乎家家务农,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是刻在当地人血脉里的。

出生在这里的毛主席自幼受到优良村风的影响,再加上毛氏家族先人定下的家族规矩:骄奢靡丽,侈浪失之浮……

这一切为主席艰苦奋斗、勤劳吃苦的伟大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少年求学时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主席读书时期待过最久的一所学校。

这里的老师也对主席的性格形成有重要意义。俗语说“惟楚有材”,当时湖南省立一师也聚集了一大批有德有才的教员,如杨昌济、徐特立等人。

这些教员们也都秉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主席的青少年时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至于到战争时期,随军打仗时物资紧缺是常有的事情。主席在这段时间内更加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形成了他“不浪费一点一滴”的个性。

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要求与最普通的士兵们统一待遇,住破窑洞、穿补丁衣……总之,完全看不出他当时已经是中央政府主席一职。

1949年,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在经济上依然是“一穷二白”的局面。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败走台湾之前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物价飞升、通货膨胀,大街上常常能看到老百姓扛着比米袋还要重的纸币去米行换取物资。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常态。

接手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党的领导人们都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让新中国的国民们都过上有衣穿、有饭吃、有屋住的日子!

那个年代苦过来的领导人们,可以说都是吃苦的一把好手。毛主席作为我们党伟大的领导人也不例外。即使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也从不搞特殊、搞优待。

据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毛主席常常对他们说的话就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不能忘本,时时刻刻都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

可能有人以为作为国家主席,日常饮食不说“奢侈如帝王”,好歹也是顿顿有肉,餐餐有水果吧?

但是实际上,据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所说,在建国后的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甚至吃过中南海挖的野菜。

沈同在回忆主席身上的故事时,也说过,主席吃饭从不讲究排场,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一颗菜,主席也要夹起来吃掉,从不嫌弃。

对自己严格,对子女近亲,主席也是这样要求。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某次从苏联回到延安,主席立马命令儿子脱下苏制军服和厚实的靴子,换上旧棉衣、棉裤,和最朴实的粗毛线背心、袜子。

这样一个伟大领袖,他有如此才能,却节俭到令人心惊的程度,归根到底是为了他心中的人民。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国民应该牢记主席的付出,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节俭作风。

那么我们很好奇的是:凡事总有例外,那时候的主席过生日吗?如果过,又是怎么过?

毛主席的几次生日

主席是湖南湘潭韶山人,按照这里的传统,生日是该过的。只是在那个时代,家里穷困潦倒的揭不开锅都是常有的事,平常老百姓家中谁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吃一桌丰盛的生日宴,又或者是买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

主席家里也是如此,虽然父母疼爱子女,但“过”生日在普通农户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最朴素的想法大约是是:过了生日,又长一岁,离成为家里的正式劳动力又近了一点。

到1910年,毛主席离开家乡,开始自己波澜壮阔的前半生,不论是求学、革命、战争,似乎生日都成了一年一年中不那么重要的日子。

这些时刻,也许是在与同志们的会议中结束的,也许是在雪山巅、草地底度过的。总之,都在为人民事业的伟大奋进中一晃而过了。

比较值得一说的是主席的五十寿辰。对中国人来说,逢五逢十都是大生日,尤其逢十,更要隆重一些。何况1943这一年是主席五十岁的生日。

当时毛主席已经是中央领导人,在陕甘宁地区领导敌后战场。

此时是我党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一方面,党要与日寇、伪军周旋作战,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国民党的各种小动作。正是危急关头,主席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亲自和兵士们一起下地,开垦荒地。

对于为自己做寿一事更是坚定拒绝。

在获悉中央宣传部长凯丰为其祝寿的提议后第一想的是:国家还在危难之际、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怎么能追求个人享乐?

由此,主席的五十岁寿诞就这样平平无奇地度过了,连萧三为主席贺寿的文章都拖到次年夏天才登出在《解放日报》。

可是到隔年1944年的时候,毛主席却欣然接受了大家的祝寿提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年,中央办公厅提议要为党中央机关五十岁以上的同志齐办寿宴,共同庆贺各位老同志的生日。

这次寿宴的祝寿对象不仅有中央领导人、党内军将,还有伙马夫、有基层人员。这下毛主席不再拒绝了,大家一同庆贺,一时间其乐融融。

经此一事,更可以看出我们党的主席,把人民、把每一个党员都放在心中,举在头顶。每一个基层人员在他心中都和其他中央领导、指挥人没什么分别!甚至可以说,在主席的心中人民的地位要高于他们这些领导人。

还有一次,主席的生日谁也没请,只请了一个人,席间还说出了一句有名的言论“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这人是谁呢?他和主席是什么关系?主席为何独邀他一人参加寿宴?

1952年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五十九岁诞辰。

但是由于主席从不宣扬、也不提倡为自己过生日,知道主席生日的人寥寥无几。这天他醒来,叫来自己的行政秘书王鹤滨。

此人除了是主席当时的行政秘书之外,还兼任主席的私人医生,平时和主席比较亲近。

来到主席的用饭厅,王鹤滨发现今天的主席不太寻常:桌上的菜色是颇具湖南风味的几道小菜,旁边还有一碗清汤面并两杯葡萄酒。

不过主席并没有使他疑惑很久,招呼王鹤滨入座后,主席举起酒杯笑吟吟地说:“王医生,今天是我的生日,来我们干一杯!”

此时的王鹤滨才意识到,今天是主席的生日,而就算是生日,主席也没有大搞宴席,只是换了几道家乡小菜和一碗长寿面而已。

“祝主席健康长寿!”压下心中的惊讶和敬佩,王医生举杯对主席说。

主席听了用他那惯有的湖南口音轻快回答道:“做寿是不会令人长寿的,对吧!人活百岁就不得了喽!”

一席饭吃的轻松愉快,而回去后的王鹤滨不时回忆起与主席的这番对话,和这顿清汤面。伟大主席的勤俭作风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包括作为小辈的我们,依旧可以从当年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这样一个伟大灵魂的高尚品格。

但要说主席第一次主动提出办宴席,还是1963年的七十大寿。这一年主席的生日宴会是怎样举办的,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年。

七十大寿“祝寿风波”

1963年12月25日,也就是主席寿诞的前一天。

颐年堂的工作人员们接到通知,说主席要在今天晚上设宴请六七个宾客吃生日宴。一时间,大家忙活了起来,商讨明天的菜式、酒水。

主席当时的生活管理员顾作良和掌厨们一块讨论,决定按照主席的生活习惯,不要搞什么满汉全席、山珍海味,多做几道主席喜欢的菜品并几道有祝寿意味的菜肴就够了。

况且三年困难时期才刚刚过去,搞得过于奢华反而会使主席不高兴。

经过一番商讨,毛主席七十岁生日宴的安排终于确定好了,只待第二日的来临。

到26号这天下午四点左右,主席刚在人民大会堂处理完政务。

颐年堂这边宾客渐渐来齐了,据当时的颐年堂工作人员回忆,当天主席宴请的除一位远房亲戚外,还有些党外民主界人士,如程浅老先生、章士钊老先生。

这些都是为新中国建立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社会名流。

本来正要开席,却不料一个意外,使得六、七位宾客最终变成了三十多位。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陈瑞、罗瑞卿等人了。

要说这次活动,最初是还是由谢富治提出来的。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可以说是党内的老同志,跟随着毛主席闹革命,感情非同一般。

今年国内经济形势稍有放松,又恰逢主席七十大寿。俗语有言“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一次一定要给主席好好过一过生日。

但鉴于之前毛主席坚决不过生日的态度,谢富治决定号召一些老同志跟自己“一块干”。

于是,陈毅、罗瑞卿、贺龙等人也被谢富治召集了起来。一行人商量着当天直接“杀”到主席面前,这回再怎么说也要让主席同意这次活动。

到了二十六号这天,就出现了两拨要为主席庆生的队伍。一边是主席自备的酒席,一边是老同志们的难挡热情。这可真是一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

得知原由的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主席更是风趣地拍了拍老同志的肩:“你们几个,是要来敲竹杠呀!”

既来之则安之,谢富治等一干人等也被安排入了席。颐年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众人欢声笑语,向主席表达庆贺之情,一波又一波的祝福将气氛推向高潮。

而值得一提的是席间用来祝酒的酒品。这是工作人员们从毛主席住地抬到颐年堂的一坛陈酿绍兴雕花。

据当时抬酒人之一的张宝昌回忆:起初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坛什么酒,可当封泥被打开,酒香一下子就溢满了整间屋子,似乎闻一闻就要使人陶醉过去了。

酒一上桌,就引起了宾客们的兴趣,加之工作人员在旁边介绍:“这是四十余年的绍兴老酒。”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十二年前的嘉兴南湖。“如果这酒真有四十多年的话,那也很有可能是咱们建党那一年酿造的啊!”有人感慨地说着。

此情此景,此时此酒,给这一顿宴席更加赋予了不同的意味。

主席七十年生命中,有大半是和党一起走过的,咱们的党从最初的稚嫩成长至今日,离不开主席的细心呵护。而党对于主席来说,也是支柱、是信仰。

一顿饭吃的主宾尽欢,结束后,主席还兴致颇高,提出要和大家一一合影,连当日为主席准备生日宴的工作人员们主席也都提出跟他们单独合影。

这一次的经历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感触:主席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结语

正如主席曾经自己说的那样,万寿是不可及的。

每个人都终将迎来自己的终局,只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需得要在有限的人生长度中,拓宽人生宽度,给世界留下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

伟大主席虽然永远的留在了1976年的那个九月,但他永远鲜活在每一个中国民众的心中!

作者:一碗鱼粉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1]许双. 毛泽东勤俭节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7.

[2]孟进鸿.随行毛主席二三事[J].办公室业务,2013:8-12.

[3]张宝昌,张事贤.毛主席七十寿辰那一天[J].百年潮,2009.

[4]孙国林.毛泽东过生日的轶闻趣事[J].党史博采,2008:11-16.

[5]刘连杭.毛主席的七十大寿[J].北京党史,1993:37.

[6]194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新华网

本文由“客馆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鲜五花

  • 1373346uwfc

    这集没营养

  • 听一听dayandday

  • 听友261548673

    你讲这一期我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