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2023城乡更新·空间再生——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聚焦城乡更新主题,共展出12个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聚焦以北京为主的城乡更新问题和举措,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线性文化带更新、工业遗产更新与再利用等多个领域,是北建大毕业生优秀作品首次走出校园,接受公众的审视。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李军锋表示,此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以“城乡更新·空间再生”为主题,以专业所长服务城市更新,为人民城市建设贡献建大力量,“希望毕业生们不忘初心,运用所学知识继续为服务人民城市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12组作品聚焦不同主题
当日上午10点,记者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看到,12组聚焦不同主题的作品展现在现场,展示板上详细介绍了其创作理念和设计思路。同时,现场还有不少学生亲手制作的各种模型。
在毕业设计作品“文物保护与城乡统筹——北京市十三陵文旅博览区城市设计”中,小组成员瞄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十三陵镇镇中心区建设的双重契机,为优化镇中心区城市功能、产业转型、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提供规划智慧,为生态环境修复、历史遗产保护、人文景观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提供创新方案。
在“北京三大文化带中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环境设计”中,学生们深入了解平谷区典型村落的建筑、景观及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与开发情况,发掘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的潜力。在设计方案中,通过强化乡土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在经济增收的同时服务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展览开幕后,部分毕业生站在作品前,为观众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北建大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瞿傲佳带领着她的小组成员,以医院的环境空间、病人就医路线,展开总体规划设计。她说道:“现有的医院是一个比较孤立的个体,患者会感到冷冰冰的。”她提出医院与社区进行融合,营造宜人良好的医疗环境。
每一个毕业作品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北建大建筑学院建筑学毕业设计负责人马英表示,毕业设计是建筑学学生的“处女作”,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建构的过程,起着引领学生价值追求、代表其价值判断的重要作用,“和十几年前做设计不同,现在绿色、低碳等社会理念,都需要在一个毕业设计中综合解决,其实有很大的难度。”与此同时,马英表示,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也是部分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题。
对于即将走向建筑学相关工作的学生,马英建议,首先要脚踏实地,真正参与实际工程获得相应的经验;同时也要继续做好理论性研究,“理论和实践都要不断提高。”
邀请大一新生代表及其家长观展
值得一提的是,北建大此次开幕式活动还邀请了50多位2023级新生代表以及40多名家长参加。北建大表示,这也是一项新生教育的创新举措,让新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方向、教学特色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鼓励新生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传承建大学子建设人民城市的责任担当,踏上求学新征程。
“这个学校很符合我对大学的期望”,该校建筑学院大一新生温可心表示,“我很喜欢建筑,而且我的家人也在从事建筑相关工作。”同时,温可心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为自己面对大学生活也提供了帮助,“让我知道了5年以后我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对未来有了更具体的目标,也不会害怕专业太复杂,增加了信心。”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实验班大一新生谷浩铭和家人专门从河北唐山来到北京观看此次展览,“有点儿压力,感觉未来几年要学的内容挺多的。”谷浩铭的妈妈表示,“孩子对建筑很感兴趣,之前对学校了解也不多,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加深了解。”同时,谷浩铭的妈妈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些孩子都特别了不起,他们的讲解,画的设计图,整体的设计理念都很棒。”
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新生周嘉乐擅长绘画、喜欢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很符合我的需求。”看着学长学姐们的作品,周嘉乐表示,在未来5年的大学生活中,要多向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增长见识。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执行院长穆钧介绍,学校自2018年以来连续多次举办优秀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选题聚焦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首都北京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涵盖了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保护工程、环境设计五个方面,是学校面向社会、行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践成果汇报,也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徐咏梅透露,市规划展览馆与北京建筑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也将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聚焦当下的城市存量更新、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线性文化带更新、工业遗产更新与再利用等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国庆假期后。观众可提前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参观此次展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